问题的关键仍在于扎紧制度的笼子,通过严格财务制度,强化财务监督,堵住官员的各种非分消费
花13万元做美容,然后以会议费、稿酬等方式公款报销,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办公厅原副主任曹淑杰被北京高院终审以贪污罪判刑10年(4月13日《新京报》)。
因为做美容而落马的女性官员,来自人社部的这一位不能算是最夸张的。据媒体梳理,此前已有多位女性官员因为美容落马。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原总会计师魏淑清,美容消费19万余元,获刑20年;北京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原法定代表人石永怡,美容消费100万元,获刑11年;北京市卫生局机关工会原主席白宏,美容消费399万元,获刑15年……
与不少男性官员倒在女色上一样,倒在美容腐败上的女性官员,也可以开列出一个很长的名单。这样的别样风姿,不免让人大开眼界,甚至还会多出一些绮丽的遐想。不过值得追问的是,她们真的是倒在美容上的吗?
看上去情形确实如此。公款的流向、消费的终点,都指向了一家家女子会所;检察院的调查取证、法院的最终认定,也都是以贪污公款论处。而从曹淑杰的案例看,其在女子会所的美容消费还不仅仅是本人,还有家人等。她的案发也正是因为有线索举报,其女在一家女子会所美容消费后,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单位,开据办公发票。
按道理讲,事实俱在,这些女性官员倒在美容消费上那是绝无问题了。然而,深入探究即会发现,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美容消费云云,不过是贪腐官员赃款的一个去向而已,并不具备导致官员必然贪腐的力量,不可能成为女性官员贪还是不贪的决定性因素。若是总在胶着于发现官员贪腐的目的,找寻贪腐的理由,则很可能会忽略真正的反腐路径。
必须明白,很多时候,官员的贪腐行为并不是先有了消费目标才开始去打公权力的主意,而是因为公权力先有了漏洞,有机可乘了,然后才出现了贪腐行为。若是适时扎紧一下篱笆,堵塞漏洞,哪怕是亡羊补牢,后继的腐败行为也注定会有所收敛。
因为,问题的关键仍在于扎紧制度的笼子,通过严格财务制度,强化财务监督,堵住官员的各种非分消费。一方面,应该尽快实现“三公”经费的公开,以公开促公正,彻底堵塞财政经费流向不当途径的可能性。这其中,还要特别注意查处单位部门的小金库以及自收自支单位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灰色利益链条,杜绝利益输送。
应该逐步将公务消费纳入政务公开的内容,推进公务消费的公开化和透明化。现在,很多地方都建立了公务卡结算制度,避免公务消费现金支付、先消费后报销的现象,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做到公务消费公开透明,从源头预防公务消费腐败。据《人民日报》年初报道,海南省严管公务消费,去年省级“三公”经费减少了1个亿。
另一方面,这些年来,类似私人会所这样的奢靡场所纷纷出现,正反映出公权力约束一度相对松懈的现状。若想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应该从严约束权力,规范权力的运行,同时,对于那些明显违背社会常理、消费者常识的私人会所,也要严厉查处,不使其成为利益输送的非法之所。
可见,只要能够强化对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严格制度约束,则很多雷人的腐败行为就有可能避免,而诸多女性官员也就不必倒在美容上了。反之,若依然缺乏约束,或者虽然建章立制,有了严格的规定条文,但缺乏监督落实,则类似千奇百怪的腐败现象将难以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