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回访、对比发现,部分被曝光“神回复”的政府网站采取了“鸵鸟战术”,有的索性关闭留言功能,有的不再全部公开来信。记者检索31个省级领导信箱还发现,一些省份只公开表扬性质的留言,很多省份并未对信访回复进行监督、反馈。(《中国青年报》4月11日)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政府部门也与时俱进开通政府网站,设立诸如市长信箱局长信箱等一系列便民通道,以求了解和解决一线群众的具体问题,增强党群干群关系。总的来说,政府的各级网站作为在网上发布政务信息,与公众互动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其出发点是很好的,政府网站对于促进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依法行政,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在肯定政府网站功能的同时,有一点也必须看到,即是其有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如果光是搭起来架子,内容空洞无物甚至毫无内容,就有点忽悠群众的味道了。正如同记者曝光的部分政府网站,有的索性关闭留言功能,有的不再全部公开来信,还有一些省份只公开表扬性质的留言,并未对信访回复进行监督、反馈。这样的一些做法,非但不能够起到与群众连心的作用,反而暴露出政府的高高在上,不接地气,拉远与群众距离的官僚作风和形式主义。
不得不说,一些地方政府在网站作用的理解上出现了偏差,甚至错误。把领导信箱等务实措施变成了一个面子招牌,而不是把它作为扎扎实实解决问题、深化改革的途径。政府网站的开通,是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更多的是施政理念的延伸,方便群众与政府沟通,了解群众诉求,最终解决群众问题才是建设网站的本意。所以对于群众的批评声音,不但不能置之不理屏蔽掉,反而更需要站在群众的角度,让民众能够借助政府网站去发声。针对这一点,建立政府网站运行监管机制势在必行,对民众不满意的政府网站予以警示、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责。
政府网站在一定层面上代表政府门面,办好政府网站,是打造法治政府和诚信政府的需要,也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鉴于此,切莫让形式毁了政府网站的初衷,打了政府的脸。只有加强对政府网站的建设和管理,才能让其真正起到连接民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