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法制日报:广场舞高音炮和解只是开始

毛建国

2014年04月11日09:20    来源:法制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广场舞高音炮和解只是开始

  广场舞困境不仅折射出法律建设和公共精神的缺失,还折射着公共文化和公共空间的不足。从长远看,更好地满足公众不断发展的公共文化需求,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命题

  近日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广场舞反击高音炮”,有了解决方案。近日,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委宣传部召开通气会介绍,市区松台广场“中央音控系统”已于4月7日进场施工,预计一周后便可投入使用。届时松台广场舞团队将一律不准自带音响设备,音量统一由音控室进行管理(4月10日《人民日报》)。

  “广场舞反击高音炮”事件曝光后,网上声音一片,都是对抗没有赢家,对话比对抗好。可对话是需要条件的,特别是当对话双方已经形成对立,失去沟通基础后,看似平常的对话其实比登天还难。这一事件能够得到和解,最关键的就是有关部门走到前台,承担起了责任,为对话创造了条件。事件和解当然是好事,但必须看到,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会不会发生新的对抗?还会不会有其他地方发生对抗?都是未知数。

  对于广场舞困境的根源,现在一个主流声音是,这凸显了我国相关法律的薄弱。其言下之意是,1996年颁布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不仅存在落实的问题,而且一些法条过于粗疏,许多规定已不适应今天的现实。除了法律视角之外,还有文化和空间两个视角值得关注。

  笔者曾向大妈们请教过:广场舞到底有什么魔力?大妈们回答:不跳广场舞还能干什么?这一回答有些出乎意料。忙碌了一辈子的大妈们,在大流动的社会背景下,从围着单位转、土地转到现在成了社区人,过去一直没有过什么爱好,老了还真不知道干什么。跳广场舞可能只是带孙子之后的一种补缺,如果有其他选择,未必就会跳广场舞,最起码不仅仅跳广场舞。这也体现了当前社区文化建设的严重不足,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这是公共文化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公共空间问题。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10万人的运动场地数量只有65.8个,而有些国家在200个以上,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1.2平方米。现实中,很多市民特别是中老年人的文化健身需求十分强烈,但想找一个离家近、设施全、开放时间长的公共空间却很成问题。现在很多城市宁愿花大资金建设体育公园、豪华体育馆,却不愿意围绕社区建设公共空间。这就既涉及到资金投入问题,又涉及到规划理念问题。

  回头来想,如果大妈们有着各种乐趣,岂会集体涌向广场舞?喜欢健身的大妈能找到合适的场所,何至于产生扰民的问题?加大公共文化建设,引导大妈们形成多元化的文化兴趣,为精神养老提供条件;加大公共空间投入,在资金和规划上优先保证身边的文体馆,为娱乐健身提供空间,这才是根本之策。而现在鹿城区的解决方案,主要是“积极协调当事双方”。与此同时,在市区松台广场建设中央音控系统。噪声小了依然有噪声,声音太小了广场舞的气氛可能又没有了,这是一个两难问题。而且,大妈们也并非只在广场跳舞,还有很多的大妈在小区附近跳舞,这一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广场舞困境不仅折射出法律建设和公共精神的缺失,还折射着公共文化和公共空间的不足。就当前来看,解决燃眉之急也许只能这样,但从长远看,更好地满足公众不断发展的公共文化需求,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命题。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