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每日电讯:追思过往更应珍视当下

陈晨

2014年04月07日09:3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追思过往更应珍视当下

  新华时评

  又到一年清明,在这“雨纷纷、欲断魂”的时节,人们祭祖、扫墓、追忆亲人,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与敬仰。一个鞠躬、一捧鲜花,缅怀先人,将亲情与感恩代代相传。

  国人重亲情、重传承,故而清明节在中国人的文化中有着不同于其他节日的特殊意义。追思先人、感恩亲情、珍惜当下、审视自我,都是清明节的应有之义。在逝去亲人的墓碑前缅怀,会更加感受到生命的厚重;在岁月流逝的光影中慨叹,将愈发珍视光阴的宝贵。

  追思过往是为了铭记与珍视。寄托对逝者的哀思,更应珍惜眼前的亲人和当下的幸福。“天价墓园”“豪华葬礼”,近年来祭扫中的奢靡歪风屡禁不绝。殊不知,厚葬不如厚养,亲人在世时常回家看看,善待他们,远胜于“子欲养而亲不待”时,空在一抔黄土前洒落泪滴、大摆排场。

  追思过往是为了尊崇与传承。清明节本有“清新、明朗”之意,举家团圆、踏青扫墓,为故去的亲人添一抹新绿。但令人遗憾的是,如今的许多怪现象已与其本意相去甚远:“别墅”“豪车”等五花八门的“奇葩类”祭品粉墨登场,庄重与尊敬却渐行渐远;雇人扫墓、租人哭丧,连追忆与思念都可以用金钱来交换,买来的亲情又有几分重量?

  清明节沿袭至今,历时上千年,各地虽风俗不同,但追思与感恩终是其不变的传承。令人欣慰的是,在一些地方政府和民间的倡导下,清明祭祖已开始返璞归真,迎来亲情与温暖的回归。集体祭奠、绿色丧葬、薄葬厚养等观念,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

  缅怀终究是为了面向未来。追思过往,更应珍视当下,善待亲人,及早行孝;追思过往,更要审视自我,在祭奠中重温生命的意义,从故去的亲情中汲取力量,传承责任、铭记传统,让生活更加饱满与充实。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