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菜贱伤农”之根在家庭农业生产

王传涛

2014年04月04日13:55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又见“菜贱伤农”!近日,记者走访郑州市中牟县菜农发现,这里种植的大量芹菜、生菜、菠菜等蔬菜遭遇滞销,40斤生菜换不来一碗烩面。菜农即使以基地的价钱出售,也无法将地里的蔬菜卖完,无奈之下,只好将蔬菜犁进地里或弃置路边。(4月3日《大河报》)

又是一年春来到。对城市小资来说,去哪出游是幸福的烦恼;但对菜农而言,如何让地里的菜卖个好价钱、不至于赔钱或破产却是让他们寝食难安的生死命题。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地里的菜卖不出去而选择上吊自杀的案例已经出现。那么,“菜贱伤农”的案例,为何总是季节性出现?破解之道又在哪里?

微观上分析“菜贱伤农”,总能得出不少原因:流通环节复杂、物流成本高昂,这要怪我国油价高和收费站世界最多的现实;还要怪地方政府对于农民的指导过少,没有进行市场调研,没有指导农民科学种菜;也会有人要怪政府没有参与营销,没有为菜农们找到下家;更有人会指出当下的农民已然没有了农会这等维权和议价组织,集体权利处于整个社会的最弱势一层。

以上原因分析,都并非没有道理。但是,在政府“简政放权”的改革大调子之下,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原则下,地方政府过多的指导农民种这种那,又总能引来政府干预过多的质疑。而且,政府也不是神人,也可能无法预知明年什么蔬菜能卖个好价钱。同时,政府又不能强买强卖。而关于物流成本,实际上,现在许多收费站已经对运输蔬菜的车辆进行了免费优惠,政府也为蔬菜运输开设了绿色通道。至于农民的维权组织,则在当下社团登记异常困难的情况下,更无异于痴人说梦。

在市场浪潮中,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是卑微而弱小的,根本经不起价格波浪的影响。近些年来,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全部的机械化耕种已经让家庭农业变成了小把戏。而没有一个家庭会再指望家里的三五亩地实现发财致富。有能力的外出经商,有学历的到城市求职,有身体的外出打工,没有能力则选择在家种粮种菜。而传统种粮的高成本化与低收入化,又最容易被人抛弃,但农民家庭也抛弃了种粮最大特点——安全,要知道粮食的价格,政府是有保证的,而蔬菜的价格,则完全走向了市场。

当下的家庭农业种植模式,没有订单,种什么、种多少,完全依赖于农民家庭的跟风。往年什么贵,今年就种什么,可是,一窝蜂式的抢种最终会被无情的市场经济伤害,在供给严重多于需求必然导致价格下跌的规律影响下,所有在农业中的投机心理都会被严重伤害。在农民们单方面寄托于卖个好价钱的天真思想下,对于市场的不科学判断必然会葬送他们的一年收入。由此来看,“菜贱伤农”的根源可能就在这里。

2013年的一号文件指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这是“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同时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应该说,中央已经意识到了家庭农业生产方式的一些不足之处,而且正在谋求变革。

早在2005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就已经颁布实施。但是,真正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改革的只有如上海等个别省市。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地方政府打破制度的藩篱,勇于实践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农业资本的聚集已然成为可能,变家庭为单位的生产为农场式生产,并进行市场化运作和公司制经营,并按照“有订单才生产”、“生产多余可以压到库存”的科学经营模式,我国农民才有可能摆脱如此残酷的命运。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