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王朝科教授的《市场逻辑“重伤”中国教育》(见本报第3271期第15版——编者注)一文,作者把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通通归咎于“市场逻辑”,真是有意思的奇谈怪论。
市场逻辑的本质是供需平衡。如果教育是一种服务,那么它就要寻找自己的服务对象,构建满足服务对象需求的服务模式。我们今天教育的真正问题是,无论针对长远需要还是中短期需要,都没有真正建立供需对应的模式。其一,如果站在学术研究需求的角度而论,我们应建立基础扎实、培养学生对于专业领域有自己特别兴趣的教育模式。而我们使用的专业调配、轻慢基础学科与通识学科、大肆扩招研究生、以考分取代研究兴趣招硕士与博士研究生的做法,导致今天硕士博士学位漫天飞,有真正学术兴趣与能力的学生凤毛麟角。这说明我们的人才培养与供应机制不能满足真正学术研究的需要。
其二,站在职业人才需求的角度,今天众多大学不以进行职业技能教育为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来还有点职业人才培育能力的专科学校,也因为待遇的原因而一味追求职业技能成份极其薄弱的专升本。最后的结果是,大量大学生甚至二本三本的大学生都沦为没有对接社会需求的“笨科生”。
其三,当大学在行政化的管制思路下长期封闭化,越来越多的老师以所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来掩盖自己的不懂社会,以小圈子里的学术八股来掩盖自己对于社会新生事物的不学无术。而当新一代不通社会的学生成为下一代辅导员与老师的时候,校园的社会隔离现象就更加严重。
因此,我们就看到一个农民工供不应求而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反常现象,因为大学不仅没有遵循供需对应的最基本市场逻辑,而且形成了一整套以行政化教育管理者与非社会化师资构成的特殊利益集团共同主导的非市场逻辑甚至反市场逻辑。
我们那么多大学与教授鄙薄职业技能教育,尤其那么多教授称之所以只能照本宣科是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我实在不知道他们有何等人文素质,这哪里配得上用“市场逻辑”四个字?又有谁能直面学生的择业迷茫与家长投入产出不平衡下的心理失衡?如果真的是强势市场逻辑主导,那么我们的校长与老师作为供应者就应该去面对与回应服务对象的责难,而不是以体制为名一推了之,市场逻辑是无可推诿的!
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弱化行政逻辑,且加强市场逻辑,比如让更多的资深社会人才担当教学力量,让更多的实操训练进入课程编排,让学生有更多实习机会,教学评估专业第三方化而非官样文章化。
结论只有一个,中国人才市场之大,让真正的学术人才、职业技能人才、领导人才供不应求,在这里市场逻辑才是硬道理,它不可能“重伤”教育,却可能为吸金而不产金的教育模式所重伤。▲(作者是零点咨询公司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