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南方日报:“以技养医”不能增加公众负担

丁建庭

2014年04月03日09:03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以技养医”不能增加公众负担

  从3月28日起,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开始试营业。市民最为关心的看病价格也已出炉,其中挂号费将数倍于公立三甲医院,最少300元,最高1200元,而要住上总统套房病房则需4万元一天。“1200元挂号费能治什么病?”这是不少人提出的疑问。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是一家比较特殊的医院,是上海医改催生的第一家国际综合性非公立医院,同时也承载着上海医改“试验田”角色。这家医院有几个特点:一是医生主要是上海8家三甲医院的100多位顶尖专家,他们将尝试“多点执业”,4天在公立医院看病,1天在国际医学中心;二是精细化的看病医疗过程,不仅要求患者全部提前预约,而且规定每个病人看病至少20分钟,一个医生一天最多看24个病人;三是实行“以技养医”,看病不再和检查费、药费挂钩,门诊诊疗费基本上是公立三甲医院同级别医师的3—5倍。不难看出,这些特点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医改方向高度吻合,包括鼓励社会办医、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取消“以药补医”等内容。因此,先不管改革的结果如何,这样的改革态度和方向都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它将为全面深化医药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批评“以药补医”制度的同时,特别强调医生的劳动价值在我国没有体现,并且呼吁要让医生成为医改的主力军。在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无论是允许“多点执业”,还是实行“以技养医”,我们都清楚地看到医生的医改主力军作用正在得到发挥,高端医生的劳动价值正在得到全面体现。这正是深化医改的方向之一。但同时也必须强调,在保障医生权益的同时,也必须捍卫公众的权益。倘若医改结果是医生收入保障了,医药也彻底分家了,但老百姓的负担却没有减少,那么这样的改革也是不成功的改革。通常来说,“以技养医”是通过提高医生的诊疗费实现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遵循的就是这一路径。不过,在医药价格尚没有理顺的情况下,单兵突进地推行“以技养医”改革,确实可以保障医生和医院的利益,却不可避免地会加重公众的负担。

  关于“以技养医”改革,医患双方长期以来就抱以截然不同的观点:医院叫好,认为这体现了医生的劳动价值,乃大势所趋;患者叫苦,认为药品的价格还没降下来,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只会增加患者负担。在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之前,不少地方也曾公布过“以技养医”改革方案,但许多群众更多把其视为“涨价方案”,最后因为反对声音强烈,普遍不了了之。“以技养医”的方向错了吗?当然没错,但必须承认时机还不成熟。很明显,“以技养医”是需要前提的,那就是理顺医药价格。然而,我们也要看到上海国际医学中心的特殊性,这是一家定位高端的国际非公立医院,其超高于公立医院的诊疗费标准,体现的也是市场的需求——顶级专家的顶级服务需要顶级收费,其非公益的属性决定了市场化的路径选择。问题是,公立医院改革会不会如此效仿推进,会不会增加患者的负担,这才是公众真正的忧心所在。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既不能裹足不前,也不能单兵冒进,需要整体谋划、通盘考虑。如果各项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即使勉强推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对于推进医改来说,需要体现医生的主力军作用,需要推进“以技养医”改革,这是方向;但不能因此增加公众负担,这是底线。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