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工人日报:读懂“拆迁绰号”背后的民意

辛木

2014年04月01日08:54    来源:工人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大众话题】读懂“拆迁绰号”背后的民意

  这些年,一些地方官员的绰号与拆迁、城建高度挂钩,而他们的辖区也成为强拆冲突事件的高发区。3月30日《京华时报》梳理了部分官员因强拆而获得的绰号,如,被称为“李拆城”的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被称为“季挖挖”的江苏南京原市长季建业,被称为“孙善扒”的河南省政协原副主席孙善武,等等。在这些官员的壮胆下,一些拆迁让人触目惊心。

  绰号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用来表达或善意亲昵或憎恶愤恨的情感。《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位好汉,每人都有绰号。很多人的记忆里,都有给他人起过绰号或者被别人叫过绰号的经历,其中的褒贬意味和情感倾向,当事人心知肚明。

  但现实生活中的绰号,充其量只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微妙表现,与广阔社会背景下的民意关系不大。但官员绰号的获得却不同,尤其是那些因强拆而获得的绰号,其背后无一例外地反映着一种民意。

  一般说来,当一定数量的百姓都把怨气集中在某一强推拆迁的官员身上、以至于给其起了极具讽刺意味的绰号时,一切冠冕堂皇的拆迁理由,诸如“为了公共利益”、“为了发展经济”、“为了城市建设”等,往往显得有些苍白无力,甚至会导致一些百姓与个别官员之间的对立。

  这种官民之间的对立情绪容易蔓延成政府与百姓间的对立。因为,官员是代表政府实施这种暴力拆迁行为的,而被高压的强拆任务逼迫下的下级官员,为完成拆迁任务同样也无所不用其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和百姓之间的和谐关系从何谈起?尤其值得深思的是,一方面百姓对暴力强拆的官员怨声载道,甚至于用绰号来表达怨恨情绪,但在另一方面,一些官员却在一片骂声中平步青云。这不仅让百姓困惑和无奈,也给其他官员制造出了恶劣的示范效应。

  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违。透过这些百姓“封”给当事官员的绰号,应该不难窥见这种民意背后的民怨,对此不可不察。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