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树立文明祭扫新风尚,倡导低碳、环保祭扫,贵阳市生态委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在各大公墓发送30万盆盆栽,放置到陵园中,通过收缴香蜡纸烛、鞭炮等严禁的不文明祭祀用品换取鲜花的方式派送。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不少市民纷纷将违禁物品上交。(3月30日《贵州都市报》)
自古以来,清明扫墓就是感恩与追思的日子。按照传统习俗,人们都要带上各种祭品到亲人墓前“送钱送物”、烧香磕头。在祭祀的过程中,传承着我们的文化和血脉,孕育着我们的感恩之心、责任和使命意识。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网上扫墓、鲜花祭祀等文明、环保、健康的祭奠方式兴起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习惯使然,烧纸、放鞭等已不适应现代文明的祭扫方式仍普遍存在,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甚至还引发诸多安全隐患。
2008年,国家确定清明节为法定节假日,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关于做好清明节期间文明祭扫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很多地方对立下“军令状”的安全保障工作高度重视,但却对“软实力”的文明祭扫工作重视不够,以致不仅文明祭扫还未蔚然成风,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偏离文明的“雷人祭品”,与我们应该追求的清明节的文化精髓相悖。今年,贵阳坚持“平安清明”和“文明祭扫”两手抓,上交违禁物品换献花,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要改变一个几千年的习惯,虽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能够接受鲜花祭扫的人已经越来越多。然而,也正因为如此,一些商家抓住“商机”,对献花等文明祭扫用品乘机涨价,祭扫成本扶摇直上,导致不少人选择回归“传统”。烧纸、放鞭,墓区都要花费大量资金预防安全和进行清扫,与其把钱花在为不文明祭扫埋单上,还不如用在补贴免费赠送鲜花或者低价销售文明祭品上。
尽管贵阳今年采取了人性化措施,但只准备了30万盆盆栽,而且还需要用交来的违禁祭品换取,无疑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一则30万盆盆栽不一定够,二则市民购买和生态委处理违禁祭品都需要成本。因此,更好的措施,不妨采取事先广泛宣传,扩大献花等文明祭品的低价供应量,将免费赠送的30万盆盆栽的成本补贴进去;同时,对不听劝阻而继续使用违禁祭品的行为,则严格执行规定,进行处罚。
文明祭扫的形式远不止鲜花盆栽这一种,政府在推进献花文明祭扫时,也应该对黄丝带、心愿卡、音乐、公祭、植树、签名、网上祭祀等形式提供便利和奖励,一来可以缓解集中时间段对献花的大量需求,二来可以引导市民对清明文化更深层次的思考。更重要的是,政府相关部门应协调墓区做好扫墓后的管理工作,如果市民们能够通过网络,或者在下次祭扫的时候,看到文明祭品被维护地很好,也就会更乐意接受文明祭扫形式。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我们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契机。因此,对清明节的文明祭扫,政府还需要更加主动的意识,应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推动清明文化活动进课堂、进社区,提前营造浓厚的文明低碳祭扫氛围;同时,也应加大执法力度,主动监督、积极制止各种不文明祭扫行为,坚决抵制和批评各种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