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光明日报》3月31日报道,3月29日,百万大军步入2014年度职称外语等级考试的考场。第二天,各地纷纷便纷纷爆出了考试的违纪数字——四川查出近百名“枪手”,宁夏则发现193人违纪、118人严重违纪……这样一场被网友戏称为“年年被吐槽,年年都得考,还年年有人铤而走险”的考试,再度引发人们的改革呼声。
按照1998年7月人事部发布的《关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的通知》(人发[1998]54号),职称外语等级考试设置的目的是“为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外语学习,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专业技术人员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的竞争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然而,统一考试这种“一刀切”的机械做法,使得众多根本无需参与国际经济技术竞争的一线普通专业技术人员,背负了太多沉重的应试压力。
众所周知,广受诟病的职称外语等级考试的一个显著悖论是,没有通过并不意味着就必然没有出色的专业技术能力,而通过则不见得就必然有出色的专业技术能力。前者的典型例子是苦战职称外语等级考试12年都未果的著名作家铁流,后者则不胜枚举。因此,现在的普遍性的共识是,既然如此,那么就应该立即让职称评审与职称外语等级考试脱钩,回归以专业技术能力为根本。这么做,一方面大大将有助于减轻专业技术人员备考的身心重压,另一方面则将大大有助于让专业技术人员把更多的时间、精力、财力用于专业技术的精进之上。
进一步来说,毋庸讳言,职称外语等级考试之所以多年来难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或者立即取消,是十足的经济利益在作怪。首先,这一考试的报名费虽然因地域不同从30元到100元不等,但是假若每年全国有100万人报名,报名费加起来就至少5000多万。其次,有关部门指定的备考用书,定价几十元,假如30多万人购买,就是1000多万。至于考务部门人员的非法内外勾结牟利,则更是赤裸裸的经济利益。因此,要大力改革或废除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就必须要敢于剔除附着在这一考试上的巨额经济利益。
而要做到这个,按理说,有关部门就应该紧密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中央要求全国所有单位都要走群众路线,并且还要走好。那么,既然群众对职称外语等级考试的意见如此之大,有关部门就着实应该尽快贯彻落实中央群众路线的统一要求,认真听取各行各业专业技术人员群众的强烈呼声,并采取实际措施回应,而不能继续无动于衷,让众多专业技术人员遭受职称外语等级考试的痛苦折磨。
总而言之,“为了考试而考试”的职称外语等级考试,现在的确是时候应该尽快大刀阔斧改革或废除了。对此,我们除了需要有关部门继续加强职称外语等级考试的“顶层设计”改革工作,还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和央企人事部门根据《关于完善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废除或者淡化职称外语等级考试的作用,或者找到新的更好的替代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