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螂有话
城中正酝酿给停车费提价,原因之一据称是为了治堵。其逻辑是,提价增加了行车成本,故而能使路面的车减少。这不知算哪门子的逻辑?明眼人都看得出,提价后的最大受益方是划公共路面为停车位的咪表公司。其实,按照所谓增加停车成本能够治堵的逻辑,最好是取消路面停车,取缔咪表做法,然后加大和严格违章停车的处罚,这样对于开车者更不方便,成本也更高,岂不比停车位大提价更能“治堵”?
广州城里咪表多,闹市画地停车位多,令得城市拥挤异常。究其因在于有关管理者急功近利,不惜切割路面行车的公共资源,让那些食利者大赚其钱。政府投资马路的钱,通过路边一划黄线,就成为咪表公司的利润了,连个租赁费都不见掏,无怪乎提价呼声那么大——还有利益提升空间啊!
昨天媒体报道的数据表明,有关方面对城市停车问题,是有偏颇或不正常的心态的。且看,有关部门到处给咪表公司画线,不仅在六车道四车道,乃至单行的两车道上也不能幸免;而相反,似乎却并不鼓励可望有效缓解停车难的立体停车场投资。数据表明:截至2012年,北京共有机械立体车位22.9万个,南京、上海等也近20万或10万以上,而广州共有机械立体车位4337个,仅为北京总量的五十二分之一。2012年广州立体车位占总车位的比例仅0.72%。再来看2012年新增立体车位的情况,北京上海都新增2万多个,南京新增1.7万个,而广州新增了254个,少得可怜。
报道称,在广州建个立体停车场的批复时间,要两年之久;而对建立体停车场这种带有公共性质的项目,甚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事实上,立体停车场占用空间不多,建造的直接成本也不高。最大的麻烦当然是用地,最大的成本当然也是对土地成本的消化,因此,投资立体车位也成为了令人望而却步的事情。没有用地了,这是有关方面常挂在嘴边的难题。固然,城市旺地确实很难挤出土地建立体停车场,但是,这些年被“挖潜”出来的地下商城,却几乎掏空了商圈的地底。众所周知,这些地下城的用地成本,比地面低很多,既然可以大规模去地底拓展这个商城那个商城,为什么就不能附带着甚至配套去发展地下立体停车场呢?
说来说去,立体停车场建不起来,还是因为利益驱动的力度不够,还是因为划马路更为现成。其实,城中的停车位建设是大有可为的,而有关方面当然也可调整其必要的用地成本,甚至将其列入到公共项目上来,如此停车难的问题,应可大大缓解。因此,想办法利用现有资源,比如向地下发展、改造烂尾楼、鼓励建高层立体车场等等,这其实是个有前途的投入项目,只不过,政府要在土地财政上,给这个有公共意味的项目,开一个可接受的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