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中青报:小学生“自愿”买手机背后有无利益链

胡印斌

2014年03月25日08:31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小学生“自愿”买手机背后有无利益链

  据《焦点访谈》3月23日报道,在云南省20个边远特困乡之一的宣威市阿都乡,老师要求每个孩子都交500元买一部手机。阿都乡中心校校长张承邦表示,交不交钱全凭自愿。不过,家长并不认可“自愿”的说法,称孩子每周回家哭闹。据介绍,该乡15所学校都要推广预存话费送手机并赠送翼校通业务。

  买一部手机原本并不算太坏,那些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寄宿学生,可以更好地与人沟通,就像阿都乡教师宣传的那样:学生可以打亲情电话、进出校门自动发短信给家长,等等。不过,硬是“一刀切”,甚至不惜催逼孩子以从家长手中拿到钱,还美其名曰“自愿”,委实可恶。

  那学校、老师为什么愿意学生“自愿”购机?不排除学校管理有“整齐划一”的考虑,即只要决定构建这样一个手机信息平台,校方当然会追求最广泛的覆盖率。这样,从学校角度考虑,使用起来就会比较省事省心;至于学生和其家庭承受能力,并不在考虑范围。

  这种对“整齐划一”的追求,不仅体现在手机的推广上面,也几乎贯穿了时下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学生的外在形象,如校服书包、桌椅被褥,还是教育的内在目标,均被囊括其中。好的一面是比较齐整、有声势,容易形成一个庞大的“场”,影响学生的行为规范;缺点则是忽略了差异性,有圆凿方枘之嫌。

  阿都乡有初级中学一所、小学14所,在校学生共6405人,目前已有13所小学约1100个学生交了钱。每人500元,算下来,也是不小的数目。这一“订单”背后,是不是存在一条灰色利益链?即便搞什么移动平台,也该考虑当地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一次性交500元,每月消费50元,这样的数额对于一个边远特困地区的农民孩子,恐怕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而这样一个明显脱离地方实际的购机计划,决策之前有没有征求过学生家长的意见?有没有向社会公开过相关信息?

  实际上,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早在2010年就下发过通知,要求中小学收取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必须坚持学生或学生家长自愿原则,严禁强制或变相强制提供服务并收费。那么,在宣威市这一“自愿”购机事件中,有关部门应迅速启动调查,查一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何以会如此强迫“自愿”?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