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新京报:谁是砍死讨薪民工的幕后凶手?

2014年03月21日09:37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快评

谁是砍死讨薪民工的幕后凶手?

据新华社报道,3月6日,广东农民工赵智明为讨回8000元工钱,遭人砍杀丧命。而带头打人者李玉坤是中铁十五局项目办的员工。

伏击讨薪民工,甚至将人砍死,这粗痞做法让人愤怒。为防止欠薪,建筑行业不是有工资保证金制度吗?为打击欠薪,刑法中不是设有恶意欠薪罪吗?可这些在涉事企业和人员面前,俨然成了废纸。

中铁十五局回应称:“中铁方面没有直接责任”。问题是,涉案者李玉坤为何甘冒坐牢风险去砍人?他平时充当“打手”,又是怎么一回事?

据媒体盘点,近年来,中铁系企业因拖欠薪水引发的暴力事件已有多起。这让人不禁要问:为什么中铁方面不能长点记性?这其中,是否有挟“央企身份”自大的成分?就该案而言,当务之急,是查明谁是幕后凶手,并对砍人暴行和欠薪恶行依法追责,坚决“零容忍”。□晏扬(媒体人)

别干涉打车问题上的市场博弈

前不久,上海有关部门要求打车软件与几大出租车公司电调平台进行对接。但有打车软件公司表示,某些电调平台已开始向打车软件公司“收租子”,要求他们“按单数进贡”。工信部目前已介入调查。

在当下,各地推出的电调平台,均是由出租车企业与交通监管部门合作开办,调度服务效率低。“打车软件”则通过软件智能化下单匹配,使得司机与乘客直接沟通,撮合效率非常高,亦降低了出租车的空驶率。

有关部门强制收编“打车软件”,让其服从电调平台的统一调度,无疑是越俎代庖。《行政许可法》中明确规定:市场竞争机制能有效调节的,就不要设置行政许可。就此而言,与其过度管制,不如收回“强制打车软件归编于行业”的行政之手,尊重技术进步带来的行业革新与市场博弈。□江德斌(职员)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