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人民微博
人民网>>观点

扬子晚报:人性沉沦背后也有公权在渎职

张剑

2014年03月19日10:03    来源:扬子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人性沉沦背后也有公权在渎职

  近日,凤凰卫视报道了“东莞丐帮”调查。资料显示,在东莞专门以乞讨为生的约3000余人,而在东莞城区就有1000余人。这些职业化乞讨人员的背后,往往是残暴的犯罪集团,他们故意使小孩、老人致残,然后逼他们乞讨(3月18日《南方都市报》)。

  “东莞丐帮”事件甫一报道,便因其突破底线的残忍、泯灭人性的沉沦激怒了全国民众。但检索这样一个犯罪集团的形成原因,我们便会发现,其存在背后有着一条层层递进的逻辑链条:开始时,这些犯罪集团只是租用家乡的残疾人进行乞讨,这是犯罪形成的萌芽阶段;而随着乞讨所得回报的日渐“丰厚”,他们便开始“收购”外界的残疾儿童,这是其发展壮大阶段;而疯狂之时,便是这个团伙不顾社会道义,用偷、抢、甚至骗的手段将大批“无辜”之人纳入到这个团伙之中,并丧尽天良地将他们“折磨”成残疾,以获取更大的物质回报。

  报道中还有一个细节不容忽视:犯罪团伙每天将这些“乞丐”轮流运送到各个乞讨地点,并且是面包车接送,而每个乞讨人旁边还有专人看守。这种分工明确,流水作业的犯罪模式,在长年累月的运行中,已经有了一套非常明确的“隐藏经验”。比如他们懂得如何观察乞丐旁边的异常行为,懂得如何躲避政府及警察的跟踪,这些,既是他们愈加发展壮大的现实原因,也是其不畏外界“整顿”的核心所在。

  和现实中的许多悲剧一样,人性沉沦是这个悲剧得以发生绕不开的现实成因。但需要知道的是,在每一个社会里,只要有了物质和利益的驱动,个人之恶便不会消散。而国家和相关机构的任务,便是利用政策、创制法律,将个人之恶扼杀或消解于肇始之初。遗憾的是,我们的相关部门,这些年并没有动用真正的力量,将这些个人之恶叠加的集体犯罪严厉打击,相反,他们采用的则是游击和踢皮球的方式相互推诿,比如公安局说该民政部门管,而民政部门却推说该收容站管,这种彼此推卸责任而失去联动机制的治理模式,最终导致了那些无辜的孩子成了犯罪集团追求利益的有效工具。

  从这个程度上讲,相关部门在处理这一问题上的不称职,个别机构在违法犯罪时的“视而不见”,正是这一悲剧得以发生的现实根源。因为我们很难想象,在一个法制健全,机构设置相对完善的社会里,这种恶行居然没被“发现”,这是多么现实的反讽。

  (四川 张剑)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