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评:重访兰考,重温一种精神

秦川

2014年03月19日08:27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春暖花开时节,中原大地充满生机。习近平17日来到他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河南兰考县。一下车,他就直接来到焦裕禄同志纪念馆。2009年4月,习近平曾来兰考参观焦裕禄事迹展,并种下一棵泡桐。

兰考,“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工作过的地方。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间并不长,仅有18个月,但上任之初就身先士卒,带病实干,带领全县民众治沙、治碱、治水,最终倒在岗位上。尽管罹患肝癌,但焦裕禄“心里只装着群众,只想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据报道,焦裕禄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这样拼命的官员,在那个时代,感动了一代人,影响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据习近平回忆,“学习焦裕禄时我上初中,当时政治课老师读报,读着读着便哽咽了,听着听着我们也流泪了。焦裕禄精神影响了一代人。”

焦裕禄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可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应该说,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与焦裕禄所处的时代已大不相同,无论社会环境还是工作条件,乃至于世人的思想观念都发生极大变化,但无论怎么变,身为官员都应该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焦裕禄刚履职兰考时说了一句震撼人心的话,“党把这个县36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今天我们所碰到的难题并非战胜灾害,但同样需要使命感和羞耻意识。

特别是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之际,每名官员都应该把焦裕禄当成一把尺子、一面镜子,量一量、照一照。村民姚留学回忆当年的一个情景:焦裕禄脱了鞋光着脚径直走到地里,捋起裤腿开始刨坑栽红薯,从那时起,姚留学一直在问自己,一个县委书记的言语和穿着咋与普通百姓一模一样,压根分辨不出来?“啥叫群众路线?俺觉得这就是群众路线!”行胜于言,群众路线说得再好,不如真到群众中走一走看一看,走到田间干一干。焦裕禄说过,“新干部不参加劳动,就不能明确树立群众观点;老干部长期不参加劳动,思想就要起变化,要变颜色”。这样的话对今天的官员犹如醒钟。

据报道,焦裕禄对自己和孩子严格要求,生活简朴,身上的衣服补了又补,盖的被子缝了又缝,都舍不得换件新的。孩子没买票看了场电影,他又专门拿线把票补上。他带着妻儿春节回了趟山东老家,给老人买点东西,借了公家200元钱。弥留之际,给前去看望的县委干部交待说:“二百元钱还有五十元钱没还上,请分两个月从我的工资中扣还”。至死也不占公家一点便宜。今天,我们不必要求官员穿破烂衣服,不要求官员做道德圣徒,不必学形式,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官员也不必向公家借钱,但能不能做到“至死也不占公家一点便宜”?

“盐碱净,内涝治,风沙驯。弦歌声起,杨柳东风万户春。”如今的兰考不再饱受风沙之苦,治穷不在话下,致富才是目标。焦裕禄精神带领兰考人走出灾害境地,走出贫困洼地,走在奔小康的路上。

今年适逢焦裕禄辞世50周年,跨越了半个世纪,人们仍在怀念焦裕禄,致敬焦裕禄,感激焦裕禄,很能说明问题。在兰考城关乡韩陵村村口,有一棵泡桐,是当年焦裕禄亲手种下的。如今,兰考人称之为“焦桐”。看到“焦桐”就想起焦裕禄。这棵泡桐枝繁叶茂,焦裕禄精神何尝不是泡桐,也枝繁叶茂,扎根在兰考人心中。习近平说,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间并不长,但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什么样的精神财富?这需要每名官员掂量和回答。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