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上海市高院院长崔亚东,在参加上海团审议两高报告时说,近五年来上海平均每年流失法官67人,而且出去的大多是骨干成员。这个现象可能有些出人意料,在一般人看来,法官收入稳定、社会地位高,是很多人欲求不得的职业。但是,法官流失又确实是实情,不独在上海,在其他地方也是如此。北京高院院长慕平也谈到,北京法院系统五年内已经有500多人离开。
谈到法官流失的原因,不少人都提到了收入过低的问题,甚至有一些年轻法官在城市里结不起婚、买不起房。直接提高法官的收入,保证他们的体面生活确实能稳住部分人心思动的法官,为国家的法制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但同时也要看到,法官流失未必都是因为钱的问题。法官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捍卫者,肩负着神圣的职责,并因此感到莫大的荣誉。正因为这种特殊的职业荣誉感,让很多法官顶住了各种压力和困难,坚守在自己引以为荣的岗位上。如果只攀比收入或者晋升空间,很多法官在最初可能就不会选择这个职业。在个别地方,也许就是因为职业荣誉感的逐渐丧失,才最终导致了部分法官的流失。
部分法官丧失职业荣誉感的原因有很多。从外部环境看,是社会上的诱惑多了,一些法官工作几年后,在和别人攀比收入或级别时容易心理失衡,一旦把金钱和权力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法官这个职业就不再是最佳选择。从内部管理看,一些源自体制的弊端也让一些法官对自己的职业前途缺乏信心,比如法官的裁判受到各种干扰和掣肘,不能独立行使审判权。另外,一些地方的司法腐败也影响了法官的社会地位,类似“法官集体嫖娼”这样的丑闻很容易动摇一些年轻法官的职业荣誉感。如果只在加薪上做文章,依现在的条件,大多数法官的收入可能还赶不上律师及其他高收入群体。面对心生去意的法官,留住人更要留住心。关注法官流失问题,必须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加快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使法官既能体面地生活,也更珍视职业带来的荣誉感。
现在,既有呼吁为法官涨工资的,也有为其他职业群体“叫穷”的,希望通过调整教师、医生等群体的收入来解决行业痼疾。今年被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建立新的收入分配格局必须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解决收入分配问题需要听取利益相关群体的声音,但两会更应该多一些有全局意识的声音,以形成突破改革障碍的合力,而不是只为自己的职业群体分割利益。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