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把医院纳入公共场所治安管理?解决"医闹"还须对症下药

徐友才

2014年03月11日15:21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3月10日上午,全国人大北京代表团分组审议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大外科主任刘忠军表示,医疗纠纷不应该成为伤医害医借口,他呼吁将医院纳入公共场所治安管理范围。(3月11日《新京报》)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各地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都有显著提高。应该说,医疗条件改善了,医疗水平提高了,老百姓看病更加方便了、对医疗服务感到满意才对。然而,其实不然,从近年来全国各地频频发生且愈演愈烈的“医闹”事件来看,老百姓似乎对医疗条件的改善不仅不领情,反而对就医看病生出许多的抱怨和不满情绪。也正是诸如类似的原因,再加上“医疗纠纷”这一导火索,才导致一幕又一幕“医闹”事件的频频上演。为此,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医闹”问题,首先必须找准病因。

仔细分析,导致“医闹”事件的频发,其真正原因并不是“有没有将医院纳入公共场所治安管理范围”,而是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缺陷、医院(医生)管理服务存在缺位以及患者家属缺乏理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医疗事故频发是导火索。近年来,虽然医疗整体水平有大幅提高,但各地因人为而导致的医疗责任事故也不断增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为“医闹”埋下了祸根,成了导火索。

其二,处理医疗事故不透明。从既往发生的一些因医疗纠纷而引起的“医闹”事件来看,绝大多数医疗卫生机构在处理医疗事故时不及时、不公开、不透明,从而导致患者家属对医院失去起码的信任,这也容易诱发了“医闹”的发生。

其三,医院的服务理念发生了改变。近年来,“不交钱不看病、先交钱再救人”的事件在各地屡屡发生,甚至出现了极少数地方的医院就算是病人生命危在旦夕,也是只认钱而不救人的现象。仅从这一点来看,就足以说明医院“救死扶伤”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发生了变化。这方面也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四,医生职业道德失范。时下,一些经受不住诱惑、医德医风败坏的医生大有人在,虽然原卫生部此前已经下发了关于规范从医人员道德自律的有关文件,但效果甚微,医生收受红包,患者送红包的现象依然屡禁不止,以至于少数地方出现了“送红包就尽心尽力,不送红包就应付了事”的看病歪风邪气。这正是因为如此,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医生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其五,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缺陷。近年来,虽然国家相继出台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租医疗保险制度等一些列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以及因病返贫等问题,但从整体上来说,老百姓看病所报销的比例仍然不高,特别是大病,家属往往为了救治亲人不惜四处借钱,有的甚至倾家荡产,但不少情况是“人财两空”,这说明我们的医疗保障制度还存在缺陷。因此,医疗保障制度不够健全也是引发患者家属情绪激动,失去理智而“医闹”的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医闹”不仅严重干扰了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更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其危害性不言而喻,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但是,如果单从“将医院像机场一样纳入公共场所治安管理范围”这一表象去解决问题,显然无异于隔靴搔痒。为此,只有真正找准“医闹”的病根,然后对症下药,才能彻底切除病灶,还医院肃静和社会安宁的和谐稳定局面。

分享到:
(责编:孙端端(实习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