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各级政府必须厉行节约,三公经费只减不增”,中央国家机关“三公”经费减少35%。
“三公”经费在数字上的减少,正是对中央国家机关在改进作风、提质增效过程中的最好“标注”。
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不光是在制度上需要监管,在资金预算上也要捏紧“钱袋子”。通过一年来的“八项规定”的实施,不得不承认,公务接待等公款消费行为已经得到有力的规范。
让公众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这是政府的责任;不该花的钱一点都不能花,把钱花在刀刃上,这既靠政府的自觉,更需公众监督。从公开“三公经费”到削减“三公经费”,并形成严格的制度化安排,方能更好地打造民主财政、廉洁政府。
严控三公经费,就是让干部对照群众这面镜子,时时反省自己,改造思想,以优良的作风解决民怨、凝聚民心、汇集民智。“三公”经费严格控制,让公众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这是政府的责任;不该花的钱一点都不能花,把钱花在刀刃上,这既靠政府的自觉,更需公众监督。
“三公”经费屡受诟病,多是因为暗藏奢侈浪费、常有跑冒滴漏,这些现象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影响政府的信誉。不切实际的奢靡浪费,不仅是与民争利,更是滋生“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等隐性腐败的温床。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就是要从群众关注的“三公”经费问题入手,公开预决算内容,放开手脚让群众评价、监督。
着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群众路线。控制好“三公经费”,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群众路线落到实处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