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全国人大代表张育彪在审议时向全场展示了一张照片:一个基层社区一年来参加各种考核、评比的申报材料,堆起来3.4米,比姚明还要高。他说,各种创建、考核、达标并不能说明工作真正做得好,一定要改革这种考评看重台账资料、上级说了算的模式。(3月8日《北京青年报》)
不可否认的是,考核评比仍是当下推动工作的一个有效办法。有个考核比较,可以分出谁优谁劣,谁该奖谁该罚,以及还有哪些工作要加强、要补充。所以,我们不必彻底否定行政管理体制中的考核评比。但现行考核评比中存在过多、过滥及考核评比本身不科学的现象,亟需借助已开启的改革予以纠正——该取消的要取消,该简化的要简化,不要徒给基层添压力、找麻烦。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称,过去一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有序实施,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等事项,而且今年还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中央政府改革的如此力度,令人欣喜。同时,各级党政部门实施的考核评比是否也有此改革之力度与决心呢?我想,首先得把各类考核评比来一次大清查,把考核评比项目都列出来,晒一晒“家底”。其次,征集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看看哪些要改革,又有多少可以取消。那些只增加基层负担,让群众得不到实惠的考核评比,不妨用制度来硬约束——还是一刀切掉为好,且要防止巧借名目反弹或变相评比。
对那些确实要保留的考核评比,也要尽量简化程序,科学公正。一则,要将考评程序与内容完全公示,不要拍脑袋决定考核评比;二则,考评本身要重实际考核,要倾听群众的声音,不要只看纸面上的文章;三则,考评不要动辄要求建立台账,有些项目建立台账的确有益于管理,但并非所有的考核评比都要建立台账。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事务不少,必要的考评也得顾及基层能不能真正落实,不要逼人造假。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在打基础、抓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要实事求是,不玩虚的,不做表面文章,要多接地气,考核评比也到了该“瘦身”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