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一场关于余额宝的存废之争,颇为热闹。先是某评论员微博发声,将其视为洪水猛兽,不除不快。而后还有前银行高管呵斥“余额宝对实体经济没有任何意义”。就连银行业协会也曾试图围剿。这让刚刚享受到市场化利率的民众很难接受:6%的收益率不就每天早上多了一个肉夹馍的钱,至于这么如临大敌吗?
对此,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明确答案——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将互联网金融首次写入报告,展现了决策层开放的改革心态,也为包括余额宝在内的一切新生金融事物放开一条生路。名正言顺、加强监管,这将成为本届政府对待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态度,全社会的金融服务效率也会由此提升。
有人拿出逐利性来抨击民间金融创新。试问,哪个金融产品不逐利?哪家金融不以盈利为目的?逐利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没有它就没有竞争的活力与繁荣。面对余额宝的高利率,民生银行不就主动跟进,推出类似产品“如意宝”么?
有了余额宝之类“宝宝”的鲶鱼效应,银行业需要增强市场化意识。贷款利率已经放开了,存款利率的市场化为何举步维艰?逼着商业银行走出存贷差的老路,积极参与创新,让现代金融真正成为一池活水,“宝宝”们这一番搅和,未尝不是好事情。
当然,创新总有成本,创新允许失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的确存在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监管的力度,从技术层面、法律层面制定更规范、更细致的游戏规则。对此,央行领导都表示了既鼓励又监管的态度,并明确不会取缔余额宝。互联网金融“正名”,给了所有人一颗定心丸,这也应该成为终结争论、开展竞争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