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京华时报:对恶性伤医零容忍是法治底线

陆文江

2014年03月07日09:48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对恶性伤医零容忍是法治底线

潮州发生的辱医事件,一些人的行为不仅恶劣,而且涉嫌侵犯当事医生的合法权益、破坏医院秩序。不管是围堵侮辱,还是暴力伤害,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都知道医患关系紧张,一点就着。在广东潮州,一酒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家属急了,非说这是医生失责。不问青红皂白,拉着当晚的值班医生“游街示众”,这架势,医生还敢救死扶伤吗?

从事情的起因看,死者亲友认为医院在医疗过程存在问题,对死者的死因有异议,进而发生过激行为,影响医院正常医疗秩序。解决矛盾,不能脱离法治方式,破解医患矛盾,同样需要在法治框架内进行。潮州发生的辱医事件,一些人的行为不仅恶劣,而且涉嫌侵犯当事医生的合法权益、破坏医院秩序。目前参与围堵医生的2名嫌疑人已经自首,当地公安、卫生等部门正依法处理。

尽管事情已告一段落,但其带来的反思仍在继续。有问题可以好好说、冷静处理,不管是围堵侮辱,还是暴力伤害,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此前,针对一些地方的恶性伤医问题,公安部门已经表态,坚持“零容忍”,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侵害医务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医疗秩序。这一法治底线,是对极端言行的有力遏制,必须牢牢守住。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这起医患纠纷发生后,网络很快传出“医院向死者家属赔偿10万元以平息事态”的信息。而事实是,患者家属确向潮州市中心医院提出10万元赔偿要求,但院方没有接受,赔偿一事并不属实。且不说这一不实信息存在造谣的嫌疑,就从处理纠纷的角度说,明明是患者家属行为不对,还能“获得赔偿”以息事宁人,这种“花钱消灾”的逻辑,非但不利于化解纠纷,还会传递出一种“越闹越能解决事情”的错误信号,从而放大了这一不良事件的负能量。脱离了法治和理性的轨道,没有了基本的处置原则和规则,矛盾纠纷就会越搅越乱,越弄越复杂。

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量是73亿人次,出院人数1.91亿人,而统计到的医疗纠纷是7万件左右。在这样巨大的诊疗量里,绝大多数的医患双方还是相互配合,解决了广大患者的病痛,出现纠纷的还是少数,医患冲突并不是医患关系的主流。一味夸大医患矛盾,炒作个别极端事件,渲染对立情绪,不利于解决问题,对谁都没有好处。

相关报道见A20版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