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光明日报:用智慧为深层次改革拓展空间

周龙

2014年03月07日08:48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用智慧为深层次改革拓展空间

  3月5日,在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二字总共出现了77次。改革,无疑是政府今年的首要任务。

  最近三十多年,“改革”一直是中国最主流的话语,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这77次“改革”,不仅是在词语数量上实现了突破,在它的背后,更是整个中国对于改革急切的期待。

  但真正要推动改革,谈何容易?例如,政府工作报告对2014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将GDP增长目标定在7.5%,CPI目标控制在3.5%,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全年赤字目标在1.35万亿元人民币。这一组发展目标数据,与之前外界的预测基本吻合,但是要看到,现在支撑中国发展的要素条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经济社会深层次矛盾凸显。可以说,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增长速度换挡期的中国,此时保持增长已经不易。

  对于2014年的经济运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既要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同时还要守住通胀的上限。上限和下限的设定,正是看到了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下,提高质量和效益、推进转型升级和保持增长速度,在一定范围内是一对矛盾的现实。经过多年粗放式的发展之后,一些地方虽然实现了很高的增长速度,却让高能耗、高污染、高重复的钢铁、水泥、房地产等产业成了最主要的经济支柱,产生了落后经济发展方式依赖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要淘汰钢铁2700万吨、水泥4200万吨、平板玻璃3500万标准箱等落后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是改革的大势所趋,目的就是为了推动发展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但这些落后产能的背后也代表了数量可观的就业人数,一旦淘汰又会对就业和经济增长产生短期负面影响。

  淘汰落后产能或许只是中国改革两难困境的一个缩影。随着旧有发展方式呈现疲弱景象,财政、金融潜在风险积累,环境承载能力绷紧,住房、食品药品安全、养老、教育、收入分配等方面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增多。此时,再期盼当年那种“皆大欢喜的普惠式改革”已几无可能。当下改革之难,难就难在不仅有思想观念的束缚,而且还有利益固化的藩篱。

  因此,政府工作报告中既提到改革需要勇往直前的勇气,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改革有可能面对的各种“上限”和“下限”,为改革找到清晰的目标界限。这是一种智慧的改革思路,不仅可以让各项改革政策“好钢用在刀刃上”,而且也会为更深层次的改革拓展空间、铺平道路。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