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光明日报:“尖锐批评”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曹华飞

2014年03月05日08:23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尖锐批评”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代表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向大会报告工作。报告中提出,政治协商这一民主平台,应该“真诚相待、肝胆相照,拒绝浮躁和脱离国情的极端倾向”。俞正声同时提出,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努力营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氛围,始终坚持“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的“三不”方针。

  民主,是我们国家社会各项事业的最大公约数、最大共识度和最大凝聚力所在,“民主”一词成为高频词汇,在今年的政协报告中被提及32次,大幅度高于过去报告中被提及的平均数。民主不仅仅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如果说制度设计和政治安排为实现民主搭好了平台,那么两会代表、委员如何履职,如何实践,是“民主”这台史诗剧能否唱好的关键。

  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一直在为民主氛围和它促成实现的民主实体而努力。要真正做到“敢言”和“尖锐批评”,宽松的舆论空间是保证,“真诚相待、肝胆相照”的情怀是支点。如果囿于利益割据、工于权谋格局,以“打棍子”压制建言空间,以“扣帽子”规定观点立场,以“抓辫子”约束意见方向,议政建言禁区重重,那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氛围将不可能出现,社会主义的民主也不可能实现。

  但“敢言”绝不代表“胡言”。思想有根基,言论才有力量。尖锐不只是一种姿态,也不光是分寸问题、技巧问题。两会这一言论场,规模大、热点多、集中度高,议政建言的质量可以说是全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在网络媒体的技术支持下,广大群众议政建言的热情不断高涨,“意见领袖”层出不穷,言论生态也愈加复杂,浮躁情绪、极端倾向“应运”滋生。各种网络言论,有正确的表达,也有负面情绪的发泄,这都很正常。重要的是,代表、委员承载着人民群众的重托,应当切实履行好行使民主权力参政议政的神圣使命。

  从往届的记录来看,有些代表、委员凡事必点赞,以为这就是和谐与民主;有些代表、委员缺乏问题意识,不做调查研究,拿不出有分量的提案议案观点,要么在会议期间打瞌睡、玩手机,要么仓促摘选网络观点,人云亦云,或以偏激、极端的言辞搏出位,偶尔甚至能获得不少不明就里的拥趸。凡此种种,均是真正民主的大忌。

  日前,崔永元针对媒体所呼吁的代表、委员应直言敢谏、切实履职,说了一句看似调侃、也有真意的话:“我敢说,你敢报(道)吗?”此言引人思考。两会鼓励“尖锐批评”,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议政贴合具体国情,建言导向问题解决,特别是以真实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为基础,都会得到从国家、政府到社会、民间的“点赞”“好评”。民主不是空谈而是实干。“两会”代表、委员要想发出“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必须要在“诗外”下大功夫。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