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高校“同质化”严重,高考改革须让大学竞争起来

胡乐乐

2014年03月04日13:35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高考改革成为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代表希望我国应该建立“多投多录,双向选择”的高校新录取模式。他说,“如果我们真正实施了‘多投多录,双向选择’的招生录取模式,那么你这个学校办学质量不好、没有特色,学生就会用脚投票,选择别的学校。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激发高校改革的内在动力。”(《光明日报》3月4日)

众所周知,高考事关千万学子的切身利益,也攸关国家优秀人才的培养战略。因此,全国上下都非常关注高考改革。高考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客观而言,高考改革的难度非常大,这一方面是因为高考本身改革的难度就非常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高考改革必然导致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和大学与政府之间重大利益的重新分配。所以说,高考改革绝非一件容易的事。尽管大家都普遍认为高考需要尽快改革,但究竟如何改革,就看利益如何博弈了。

尽管如此,我们仍能在一些方面找到高考改革的最大公约数突破口。比如,可以学习韩国和日本的成熟做法,实行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细化科目设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力情况和拟报考高校的专业要求,自主选择具体要考的科目组合。再比如,可以学习美国和英国的成熟做法,实行“多投多录,双向选择”的高校新录取模式,亦即切实扩大考生对高校的选择权,同时进一步增加高校对学生的选择权。前者有利于大大减轻考生对一些不擅长科目的学业负担,后者则有利于大大增强高校之间的竞争,推动高校办学特色发展,激活高等教育的活力。

毋庸讳言,当前我国高校的“同质化”——千校一面——越来越严重。几乎所有高校都在不遗余力地追求学科与专业的“大而全”(亦即办综合性大学),甚至有著名师范大学竟然设有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医学研究院和公益研究院。按理说,由于办学经费的有限和自身定位的不同,全球任何一所大学都不可能在所有学科领域都涉足。比如,世界顶级研究型学府哈佛大学就没有农学院和建筑学院。再比如,美国的另一所世界一流研究型学府加州理工学院就一直走的都是“小而精”的办学之路。正是因为如此,这些聪明的大学才能以显著的特色与雄厚的实力立足于大学之林。反观我国高校,则愈加迷失于盲目的“摊大饼”之中。

所以我们说,一旦高考改革实行了“多投多录,双向选择”的高校新录取模式,那么考生就肯定会进一步“用脚投票”,从而逼迫高校,尤其是39所“985工程”国家重点大学,必须尽快摈弃非常错误的“大而全”的办学路子,坚决砍掉那些难以发展得好的院系,从而集中非常有限且宝贵的财力、人力、物力与智力资源,全力走特色发展之路。应该说,这自然是非常利国利民的,也当然应该是我国高考改革的一个必由之路。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