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期间,放爆竹、耍龙灯的人少了,公车私用、请客送礼的人少了,拜年串门、打牌喝酒的人少了,一些高档酒楼、饭店“门庭冷落车马稀”。少了几分喧闹,几分市侩,几分污染,多了几分清静,几分纯真,几分朴实。
对此,不少人深有感慨:今年过年简单、祥和、节俭,让一切回到了起点,回归了自然,回归了正常。
长期以来,由于受“金钱至上”等观念的影响,社会上一些正常的东西变得不正常,而一些不正常的“潜规则”变得“正常”起来: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送礼、跑官要官、行贿受贿、奢侈浪费……乃至群众遇到一些难办的事,总要跑到领导机关“意思意思”,就是下级机关到上级机关办事,也流行这种“潜规则”,每年在传统节日期间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些“潜规则”横行于世,大行其道,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污染了社会风气,而且使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复杂、势利起来,不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去年以来,党中央以反对“四风”为重点,一条条“作风禁令”密集出台,落地生根:中秋严禁用公款送月饼,元旦严禁用公款寄贺卡,春节严禁公车私用、请客送礼、燃放鞭炮……从年初“八条规定”到年末的禁烟通知,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到停止新建楼堂馆所,从节俭过节到禁止出入私人会所等,这系列“组合拳”使一些看似正常的“潜规则”得以“紧急刹车”,不少腐败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形成了政治清明、干部清廉、作风清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群众拍手叫好。
让一切回归正常,必须深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党风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各级党员干部只有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加强党性修养,摆正公私关系,增强使命意识,强化责任担当,从思想上摒弃“特权情结”,杜绝“慵懒散”,做到公款姓公,一分一厘不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不私用,真正把为民服务的理念植根于脑海中,融入到血脉里,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窝在空调房里感知不到民众冷暖,坐在小车里接联不上“地气”,泡在茶楼酒肆里听不到群众呼声。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让一切回归正常,必须完善标本兼治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不愿腐的自律机制、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避免“一阵风”式反腐,不断完善惩治预防腐败体系,常抓不懈,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在制度上引导和督查党员干部清廉自守、干净干事,自觉抵御各种诱惑,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以党性修养塑造人性之美,以党纪国法纠正行为之偏,以理想信念补强精神之“钙”。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让一切回归正常,必须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党历来以“群众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为宗旨,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目前,我们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与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把“砝码”总交给群众来衡量、来监督,工作好不好,群众来打分,干部优不优,群众来评判。任何工作只要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就可势如破竹,所向无敌。党中央反对“四风”多管其下,深得民心,不少市民用论坛、微博等现代传媒对机关不良行为予以“曝光”,让一些贪污腐败、公款吃喝、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失去了市场,为今年的春节增添了清闲、清廉的新元素,使党风、政风如春风扑面,温暖人心。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春节仅仅是新年的开端,切实抓好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改变一些人的“潜规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抓下去,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抓起,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改起,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人与人的关系正常化,才能逐渐淡化功利与金钱色彩,聚合崇俭抑奢的正能量,营造风清气正的好环境,让一些正常的东西将得以回归,让一切不正常的现象将变得正常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