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每日电讯:消费者质疑更不该被运营商“清零”

梁建强、宋晓东

2014年02月25日09:3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消费者质疑更不该被运营商“清零”

  ■新华时评

  手机上网流量没用完,月底被“清零”究竟是否合理?面对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呼吁,作为规则的制定者,强势的运营商应当表现出怎样的态度和调整措施?人们清楚地发现,与手机流量质疑之声相伴随的,是诸多消费者心头压抑已久的不公平感。

  事实上,国内三大运营商对手机上网流量实行月底清零的做法一直饱受诟病。一份由媒体与网站联合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85973人中,高达97.1%的受访者认为运营商将用户手机套餐流量月底清零的做法不合理。反对清零者态度鲜明:剩余的流量也是付费购买,为什么不能下月续用? 

  “流量月清”之所以引发广泛质疑,根源在于计费机制“话语权”不对等带来的不公平感。现行计费方式之下,费用如何收取完全由运营商“大权独揽”,公众丝毫没有议价权。同时,流量套餐内外的计费标准存在巨大悬殊:上网流量超出部分需要加钱,且价格不菲;但如果用不完,却要被无条件清零。如此的不对等,消费者“不公平”之感自会油然而生。

  面对消费者的疑虑,各大运营商不应置若罔闻。作为占据定价绝对主导权的运营商们,更多地聆听消费者的呼声,是一种应有的姿态,更是一种责任。当运营商把流量未用完解读为“消费者对权利的自动放弃”时,可曾想过,有多少“放弃”是出于真正自愿?又有多少“放弃”是在缺少转移、续用的途径下的无奈之举?

  流量是否月清或许可以商榷,纾解消费者的不公平感却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课题。一方面,运营商的计费方式与标准应当更加阳光、公开,让消费者更清楚地了解计费依据,是否存在暴利;另一方面,也应适当汲取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成熟经验,并根据消费者的呼吁作出及时果断的调整。国外部分运营商已开放对流量转移及续用的限制,国内部分城市也曾尝试流量按季度结算,或允许将流量与朋友分享,这些又何尝不可以学习借鉴。

  多一些新举措、新惊喜,少一些“被选择”、“被放弃”,消费者的信任和公平感才能逐步累积,才能少一些较真和指责,真正构建起和谐健康的互动关系。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