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长江日报:没有官员以权谋私,哪来司机“家丁化”

采桑子

2014年02月21日09:22    来源:长江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没有官员以权谋私,哪来司机“家丁化”

  在相关禁令不断出台以及公车改革呼之欲出的当下,领导司机这个神秘的群体也被揭秘。一个约定俗成的领导司机速成手册显示:领导司机起码应该具备如下素质:会开车,开好车;头脑快,反应灵;讲原则,能保密;有眼力,善交际;全心全意为领导服务等。(1月20日《新京报》)

  领导司机的“独门秘技”,有些字面上冠冕堂皇,其实非深谙体制现状者殊难体会。拿“讲原则”来说,恐怕并非要求司机真的讲公平正义、堂堂正正做人之类的原则,似乎最应该讲的是,哪怕领导做得不对也要维护领导形象的原则。比如在“八项规定”之类要求极严的时候,如果领导仍然参加宴请应酬,停车地点就是一个技术活,“如果车子经常停在酒店门口,这对领导的形象影响不好”。还有“为领导服务”,已远不是为领导工作提供方便,而是全面“家丁化”。既要能知事能干事又要能来事能省事。比如客串好秘书的角色,再比如主动客串家仆的角色等等。

  总之,领导司机除了是司机之外,与领导走得越近,介入领导家庭越深,就越会被领导放心,并被视为当然的贴心人。一些领导位置变动或者异地做官,虽然有明确要求不准带司机,但更多的领导出于“放心贴心”的考量,还是乐于自带司机的。

  领导司机的“家丁化”,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现象。即便在公车改革没有启动的时候,公车司机也是一个公务角色,处于官僚体制的末端。司机“家丁化”,秘书、办公室工作人员、甚至于班子副职之类的公务人员未必就没有跟班化。司机原本与领导之间只存在工作上的配合,而体制的熏陶之下,司机推倒公私界墙而变成“领导的人”,恐怕不能全然责怪司机,根子仍然在领导身上。

  当领导的权力公共品质有瑕疵,领导半推半就甚至看重热衷于一己私利,领导自觉不自觉地违规甚至于不够廉洁时,领导司机才会从中一窥门径,找到取悦领导及其家属的办法。而领导司机的“家丁化”,不只是司机的“时间去哪儿了”,“工作职责去哪儿了”那么简单,最终难免演变成领导与司机心照不宣地进行权力变现、权力寻租。司机“家丁化”之后,不仅有利于其居间谋利,而且诸多腐败案例显示,一些领导的腐败案中,许多司机也都担当了不光彩腐败配角的角色。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