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网评:人均万元税负,把钱花在刀刃上

秦川

2014年02月19日08:15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日前,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3/2014》发布会上,有学者称我国已经迈入“人均万元税负阶段”。此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人均万元税负,究竟是怎样一个概念?专家解释,所谓“人均万元税负”,实际上就是“人均财政收入”,这个指标中国远低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

一听到“人均万元税负阶段”,有网友惊呼:“一口饭就有半口以上缴了税。”然而,这是虚惊一场,所谓的“人均税负接近万元”,换一种说法就是“人均财政收入万元”。据统计,2011年我国人均政府财政收入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528美元,而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的人均财政收入水平均在14000美元以上,我国人均财政收入只相当于这些国家的1/10左右。以此观之,我国的人均财力太少。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人均财力太少,将直接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的水平。

纵观发达国家,基本上普遍实行全民福利政策,有的国家甚至设置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让公民高枕无忧,尽享尊严,但高福利不是没有代价,一方面国库亏空,财政赤字高企,另一方面羊毛出在羊身上,高福利来自高税负,最终由国民埋单。因此,我们既不必迷恋高税负、高福利,也不能安于低税负、低福利,一个值得期待的现象是,在税负不那么高、人均财力较少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的水平。

如何提高?这就需要把钱花在刀刃上。去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时坦言,“我们要用简朴的政府来取信于民,造福人民,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这里我们约法三章,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得过紧日子。削减三公支出,将节省下来的钱用在民生上,用在公共服务上,便可改善和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除了政府节俭,还可开源,比如国企的利润能否更多地回馈给社会?众所周知,自1994年分税制度改革以来,国有企业长达13年不上缴利润。直到2007年,国家推出《央企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国企才结束只缴税收、不缴红利的历史,但上缴的比例不高。目前,我国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亟需资金,如果国企红利更大幅度地投向这些方面,势必能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此外,还可以通过简政放权等措施,最大程度激发社会活力,提高公民创业的动力。如果创业更容易,民企效益更好,缴纳国家的税金也会水涨船高,从而可壮大国库,为民生保障提供支撑。

我国正在致力于打造透明财政、民生财政。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民生财政的核心是财政民主,还财权于民,让公众充分享受到纳税人的权利,财政的根本落点是改进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从透明财政到民生财政,可以期待的是,公共服务水平将不断提高,公众的日子会越来越有滋味。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