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中青报:离开国家认同 改革寸步难行

本报评论员 曹林

2014年02月18日08:30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离开国家认同 改革寸步难行

  一个年轻人在网上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时,遭遇冷嘲热讽,他因此而困惑:爱国有错吗?在某个问题上主张国家利益,就是“五毛”?谈论国家利益是很陈旧的观念?自己的思想落后于这个时代了?

  这个年轻人的困惑,实际上涉及青年在国家利益、社会现实、个人发展等问题的冷静认知,以及我们当下所面临的改革理性这个宏大命题。改革无疑是当下中国最热的词,十八届三中全会“列出的清单”吹响了新一轮改革的号角,人民向往改革,人心思改革,改革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带领下大刀阔斧地进行着。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而青年是人民的中坚力量,青年有清醒的头脑,改革才会有动力,国家才会有前途。所以,青年的改革理性对改革的深入推进尤为重要。

  改革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改革既是为了实现富强民主的中国梦,也是为了实现国民幸福成功的个人梦,而青年的未来与国家的未来更是息息相关。厘清了这个关系,才能更理性地定位自身在改革中的地位。如果没有对国家利益认同,我们的改革将寸步难行。

  领导人充满忧患意识地在各种场合强调,改革到了这一步,好改的都已经改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为什么改革很难?因为每走一步都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我们已经过了那种普惠的“增量改革”时代,而到了有人受益、有人受损的“存量改革”时代。一些领域的改革之所以陷入“渐”而不“进”的尴尬境地,就源于既得利益者的羁绊,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我们的改革已经深陷各种利益的包围之中,个人利益、家族利益、阶层利益、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圈子利益,多种利益的角力,使改革每向前走一步都显得那么艰难。

  比如,每个人都在骂污染,但为了治污限制一下交通,就会遇到阻力;都知道养老双轨制、多轨制不公平,可一动昔日受益者的“奶酪”,就遇到强力的反弹;八项规定从严治官,就有公务员抱怨福利缩水,吐槽说“现在吃个苹果都要自己买”……可见,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那么大的改革动作,需要冲破怎样的阻力!

  从个人到地方,从阶层到部门,诸多利益纷争和冲突之下,需要一个基本的共识去协调多元利益,那就是认同国家利益,这也是起码的改革共识,是多元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国家不是一个虚无的概念,中国梦也不是空洞的口号,国家利益更不是用来压人的,它客观地存在着。我们的改革正是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个强大国家的护佑下,国民才有尊严,落后只会挨打,如果一个国家生存都成问题,何谈个人富裕和尊严。一个强大国家的羽翼下,国民才能富裕,否则,就会在国际分工和竞争中处于弱势,无奈地“用低附加值的衬衫去换人家的飞机”。一个人没有梦想,就只能为别人的梦想打工;一个国家没有梦想,也只能为其他国家的梦想打工。当国家利益受到尊重,个人和家族利益才不会那么张扬无度,部门和圈子利益才不会那么冠冕堂皇,地方和阶层利益才不能那么目空一切。

  国家利益就是公共利益, 每一种利益要服从于这个最大公约数, 改革的利益阻力才能化解, 改革也才能深化和前行。当下,网络上之所以充斥着纷争的“口水”,几乎事事能都引发对立与撕裂, 也源于缺乏对国家利益这个价值共识底线的认同。

  实现中国梦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价值追求,所以,理性看待改革,首先就要对国家利益有理性的认同, 站在国家梦想和国家利益的高度去思考改革。确实,网络上有一种将个人至上化、 将国家虚无化的倾向,常常在改革问题上将个人与国家对立起来, 将国家当成一个与个人对立的存在。这种观念的存在,起初也许是为了破除改革前对国家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过度崇拜,是对“为了国家利益应牺牲个体”那种极端观念的逆反。但这种“逆反”一旦过头,就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可以不必强求运动员夺冠时都说“感谢国家”,但不必对人家自发的爱国热情冷嘲热讽;可以反对用国家利益去压倒个人利益,但不必去歌颂损害国家利益的言行;可以主张、谋求合法的个人利益,但不必将个人与国家对立起来。

  抛开了国家利益谈改革, 无异于在沙滩上建房子。青年理性看待改革,首先要改革自己的偏激认知,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