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晚,一首以宣传中国梦为主题的歌曲《我的要求不算高》人气爆棚。歌中讲述老百姓在住房、上学、就业、生态、养老看病、社会诚信、食品安全、公平正义等方面的所盼所愿,给人感觉贴近民心。“接地气”的宣传方式正逐渐替代传统的“宏大叙事”,中国舆论场的这一变化引人深思。
以意识形态史的视角来看,宏大叙事的宣传方式一般只适用于群众共同利益相对稳固的革命时期,一旦进入以个人利益和价值凸显的时代,其必然显现出如法国思想家列斐伏尔说过的“忽视微观世界”之短板。其实即便是在革命年代,毛泽东等领导人也反对“党八股”,主张“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文风。
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国家意识形态面临深刻转型。实践证明,“宏大叙事”虽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越来越难赢得公众喜爱。“宏大叙事”和“高大全”由于常常表现为概念化、固化、庸俗化和好高骛远,因而显得可敬不可亲,可望而不可即,久而久之群众对其的疏远感会演变成厌恶感,宣传效果自然南辕北辙。
当然,这种转型不是说意识形态的内容“过时”甚至错误,而是其表现形式需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律,要把主流意识形态贯穿到老百姓日常生活当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接地气”。只要充分张扬“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叙述百姓故事,表达百姓心声,自然能春风化雨般地起到应有的宣传效果。
除坚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以外,“接地气”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讲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既是对外宣工作的要求,也符合国内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最近对嫦娥三号探月的报道中,主流媒体转变宣传方式,不夸夸其谈这件事有如何重大的意义,而在微博上化身一只以第一人称“卖萌”的玉兔,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大量科学知识。月球车出现故障时,广大网民都牵挂“玉兔”,希望它早点好起来。百姓把国家工程当做自己的事,“接地气”的宣传方式功不可没。
《我的要求不算高》在春晚获得成功是中国意识形态转型的一个侧影。跟得上、把握得住这种转型,主流意识形态就一定能打得赢这场翻身仗,“西强我弱”的现存舆论格局也将有根本改观。▲(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团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