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索契冬奥会出席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招待会时指出,长期以来,中国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捷报频传。但是,有些项目仍是短板。我们要分类指导,从娃娃抓起,扎扎实实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持之以恒开展群众体育,不断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众所周知,体育强国当然不能单靠世界冠军们撑起,也不能靠专业运动员们的努力。好的竞赛成绩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习主席指出,“我们要分类指导,从娃娃抓起,扎扎实实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持之以恒开展群众体育”,这个观点,非常符合当下建设体育强国的迫切需要。
那么,这一观点如何落实?恐怕对于娃娃们来讲,比较现实的办法,是在教育减负的同时,为中小学生们增加一些体育课,并且广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让娃娃们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就能够得到更多的运动和健身机会。
现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就算是相关领导部门一直在致力于减负,但是,体育课的比重并没有增加。有些小学,一周只有三节体育课,平均一天都不到一节。而且,体育课在考试期间被文化课占用,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毛泽东1917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他指出:“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应该是身体的发育与大脑的发育并重。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体育锻炼不仅仅能带来身体的强健,更能够促进大脑发育,造就身心健康的祖国民族的未来。如今的教育环境,是否有利于体育强国的建设?至少,一周三节体育课,绝对不能满足中小学生身体发育的正常需要。如今大学生在长跑、军训中猝死的新闻并不十分罕见,中小学生近视率越来越高,肥胖和营养不良者不在少数,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学生更是呈激增趋势。这样的现状,教育部门若不能拿出有效的措施,体育强国的目标,如何能够尽快实现?
现在,教育改革的各种新规纷纷出台,但是有关学校体育课的合理规划还没有进入人们的视野。真心希望所有学生,不分大中小学,都能够得到更多的体育运动时间,在体育课上能够得到更科学、合理的指导。少年强则中国强,一周只有三节体育课的孩子们,怎么能够撑起成为体育强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