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节庆,流水的人群”。随着农历新年正月过半,“马上体”的年味正逐渐消退,世界上最壮观的人口大迁徙即将收官,铁路客运发送接近3亿,春节团聚离别转眼已成追忆,新闻的频道在读秒更新,但国人体面出行的梦想始终还在延续。
相比往年,今年铁路部门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汲取了许多智慧和力量,面对摩登时代的春潮涌动,掌门人“开门办春运”的胸襟和胆识似乎不比央视春晚策划差,执行层服务公众的安全、方便、温馨出行承诺丝毫不比索契冬奥中国健儿争金夺银的决心和毅力差,管理上的花样之多、标准之细、应急之快、究责之严都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与中国高铁技术领先世界媲美。
如果把铁路客服中心12306网站系统升级,新增支付宝账户支付服务和改进用户体验,到团体票办理门槛由20人降至5人,作为打响春运战的第一枪开始计算;那么,大量开行“红眼”动车和“绿皮车”临客,挖潜提效扩充运能,就是提供充足运力保障的第二战场;与网络抢票利器的“暗战”公开和比拼技术、加强车票实名制验证遏制黄牛,也就形成了便民惠民的第三责任险;再加上亲情、特色和重点旅客等多种服务投诉链条网的精心绘就和完善,以及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大小微”新媒体平台的上线互动,成为营造温馨氛围的第四套服装。在化身为“城市名片”火车站、“流动城市”列车上,我们似乎经常可以看到,一股自然熟悉的景象图腾在循环上演,那就是爱的传递更多了,正的能量更强了,家的感觉更浓了,心的距离更近了。
人民铁路为人民,是铁路系统作为服务第三产业存在的核心价值观。春节,作为中国最传统的古老习俗,是世人、国人最聚焦最关注的节庆;铁路,作为中国最大众化的交通工具,理应倾尽全力、倾巢而动,保障人民群众出行;社会,就是人流物流财流,“在哪儿”“漂哪儿”,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有事没事乘车出行。因此,我们希望,无论此一时,还是彼一时,铁路部门都能恪守行业自律和规章标准,以“抓铁留印、踏石留痕”的工作态度去做好服务,镜头不换、焦点不变、力度不减,避免作为施舍者的姿态去收放。
现在,春运大戏曲尽人终时,春运模式能否固化为“铁式服务”,形成“ISO”普世行业标准,一如既往保持一种姿态、一张面孔,我们在路上感受着、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