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每日电讯:“积分进城”争议背后的思考

李劲峰

2014年02月17日09:3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积分进城”争议背后的思考

  ■生活杂谈    

  武汉市近期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透露,武汉将在中心城区探索试行外来农民工积分入户,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规划。“积分进城”在越来越多城市得到推广,让社会对城乡户籍逐步融冰充满信心,也使怀揣“进城梦”的农民工兄弟产生众多期待与盼望。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根据其知识水平、技能状况等指标积分,达标准者即可获取城市户口的“积分进城”制,并非新鲜事物。2010年,广东省探索“积分进城”政策后,上海及江苏部分地区也推出类似的“积分享受同城待遇”政策,帮助一大批农民工实现“进城梦”。据统计,广东省实施“积分入户”的两年间,共有33.8万流动人口获得广东城市户籍。

  眼下,针对“积分进城”也存在诸多争议。一是积分制造成“有条件准入”,被视为带来新的“学历歧视”“收入歧视”等人为不公;二是进城指标太少,指标标准过高,成为“墙上画饼”难以企及。

  在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制度障碍情况下,“积分制”为渴望进城的农民群体在传统的上大学、嫁进城、购住房等不多渠道基础上,打开一道通过自身劳动争取到城市户口的流通大门。同时,这项破冰政策无疑是一项既考虑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又试图满足农民进城意愿的稳妥制度。至于夹杂在掌声中的争议声,绝大多数都源于政策背景沟通不足,以及指标设定缺乏透明及公众参与,看清这一点并不难。

  沟通与透明,才能形成社会认识的“最大公约数”。这一寄托数亿农民“进城梦”的惠民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政策制定者尽可能与公众做到无障碍沟通,说清道明政策出发点与政府为难处,同时在积分指标等关键环节做到公开透明,同时充分吸纳公众意见,自然会在为获取“积分”辛勤劳动的农民兄弟群体中,获得更多掌声和理解。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