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会所改名“茶府”折射“公款消费”情结严重

王军荣

2014年02月08日14:45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春节前成都开始整顿私人会所,使得不少高档餐厅都调低收费标准。“橡树林会所”招牌上的“会所”被改贴成“茶府”,草草改名的痕迹很明显。工作人员称,改名主要是因为“会所”名称现在有点“敏感”,改名后更有利于做生意。(2月7日《 成都商报》)

会所已经成为“敏感”的词,这是毫无疑问的,在“会所中的歪风”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后,如果官员再往会所去消费,无疑是“自投罗网”,自然能避开则避开。依靠公款树起的会所,在禁令面前,遭遇经营滑铁卢,恐怕是难免的。会所如何转向?一种方式是“改名”,这是换汤不换药,里子仍然是大行“奢侈”之风,依然要靠公款,要靠权钱交易;另一种方式是转变经营方向,调低收费标准,走亲民路线,面向普通人群。然而,恐怕这种方式,是再也无法获得暴利了。

会所这个词,现在在公众心目中,已经成为“奢侈”的表达,成为公款吃喝的代名词,是不适宜再用。但改成了“茶府”,如果依然行会所那一套,走奢侈路线,妄想依靠公款支撑,这恐怕有点悬。说不定,不久之后,连“茶府”也成为“敏感词”了。

对于会所改名,我们先别急着嘲笑,会所这么做,也绝非是没有任何道理可言,一方面会所改名了,可以避开“敏感”,现在红头文件上写明要进行“会所中的歪风”专项整治,自然不会包括“茶府”,也可以避避风头,另一方面一些官员还是会不死心,仍然会想着如何公款消费,显然,“茶府”就迎合了这种龌龊心理。别说这种龌龊心理没有“市场”。一个现成的例子。春节期间,记者采访发现,很多送礼人表示,拎着大包小包去领导家,不但会被拒之门外,还会被埋怨不懂事,而给领导干部的孩子发红包,就成了新的送礼突破口。因为给领导干部的孩子发红包,不属于禁令之列,领导觉得不违犯规定,可以安心收下,可这实际上却是变相行贿,但却是“巧妙”地躲开了监督。

禁官员奢侈风,需要持久战,而不是一阵风,更需要转变监管方式,比如现在进行“会所中的歪风”专项整治行动,行动就不能只针对会所,而对于非会所就绕道,这么做,只会让那些居心不良的商人和官员窃笑。不管取什么名,只要是性质和会所一样,就要去查,去监管,如此,不管商家如何绞尽脑汁,用什么名来代替,都没有什么作用。

会所改名叫“茶府”折射“公款消费”情结严重,如何消除这种情结才是关键。其一,要管好权力,权力透明,也就无法利用权力进行公款消费或是权钱交易了;其二,加强监管,提高“监督力”。让任何的“奢侈”之风都无藏身之地。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