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笃信大年初一第一炷香?别让无知塞满我们的细节

莫非

2014年02月08日08:56    来源:检察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别让无知塞满我们的细节

  节日的庙宇,会吸引更多虔诚的人前来祈福。白水/摄

  “不看春晚,不吃年夜饭,大年三十中午11点就去排队,队伍蜿蜒一公里”,为的是新年初一的第一炷香。大门早上7点左右打开,怀抱大捆小捆香烛的人们蜂拥而上。这是每年北京雍和宫的一景。据统计,从早上7点到10点,上香的人数都在2万以上。

  朋友来电话,他那个地方的庙宇,今年的头炷香,被一位“土豪”用20万的价格买走。其实他说的这个不算什么“大手笔”。据一位研究佛学的朋友透露,新年第一炷香,从几十元到上百万元都曾经有过,甚至,某些地方还拍卖第一炷香……某著名的寺院,非第一炷香,价格从400元到10万元。20年前,北京红螺寺住持就对笔者说过这样的话:切,什么第一炷香第几炷香?如果有了“分别心”,那就纯然是迷信。

  几年前,北京潭柘寺贴出这样一则通告:不要来还愿,佛没有帮你,你是自己帮自己。如果要上香,寺院免费给你三炷香,其他的香就不要上了,以免污染环境。这则通告一贴,潭柘寺路上卖香的摊位销声匿迹。笔者咨询寺院的出家人,为什么不能来还愿。故意为难这位小师父,我狡辩地举出了还愿的种种因由。小师父最终翻白眼:“愚昧!佛又不受贿!”

  想想也是,佛如果受贿,那就不是佛了。小师父的这句话,跪拜在寺庙里的很多善男信女们都没有勘破。前几天有一则消息:《五台县校园变道场,大搞“谢土”法事》。五台是佛门圣地,这种佛不佛、道不道的糟糕事情,跟无知有关,跟宗教信仰无关。

  潭柘寺只让烧三炷香是“有来头的”。三炷表示礼敬佛、法、僧,表示佛学境界的戒、定、慧,也表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恭敬礼佛,更表示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度一切众生。用大白话说就是做好事不做坏事,做好人不做坏人!

  据经书记载,佛于说法之时,周身毫毛孔窍会散出妙香,而且其香能普熏十方,震动三界。故在佛教的经文中,常用香来譬喻证道者的心德。佛家认为,香于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关系,妙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贤圣能够散发出特殊的香气。在中国古代文人的心目中,焚香被视为雅事。朱熹《香界》一诗云:“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泛光风;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何须楚客纫秋佩,坐卧经行向此中。”

  古代文人对香的高度肯定确定了香的文化品位,保证了它作为“雅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品质。

  由第一炷香我总是没道理地想起张爱玲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不过小说跟佛法无关,跟“土豪”倒是有那么一点点关系。当原本纯洁而个性独特的葛薇龙逐渐沉迷于奢靡,当虚荣的欲望膨胀,回头看一看我们那一颗不能把持的追名逐利的心,我们才知道这句话的意义:葛薇龙的故事似乎就是每一个时代,每一个人人性中的一个噩梦。

分享到:
(责编:文松辉、王倩)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