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雾霾笼罩北京,但这似乎丝毫不妨碍民众出行“逛庙会”的热情,各大庙会人满为患。
根据新闻报道,地坛庙会和龙潭庙会迎来了客流高峰期,最高峰时每个庙会园内将可能超过10万人。警方提示,正月初五前是庙会客流高峰期。
不知道其他人逛庙会是什么感受,笔者大年初一中午去逛了一下龙潭庙会,最大的体会就是一个字:堵。
首先是路堵,景区周边的马路两边,放眼望去全都是车,昨天笔者路过时更是夸张,黑压压的人群和车辆混在一起。
其次是心堵,不管买什么,一律高价,虽没有前几年那么离谱,但随便一串烤肉,也要10元以上。
或许是之前期待较高,发现自己“逛庙会”的结果,除了看到夹道延伸的商铺,就是拥挤不堪的人群,媒体报道的吴桥杂技、相声小品之类的文化活动,压根就没找到,“年味”正在远离“庙会”。
结合自身经历,笔者给庙会提出几个挽留年味的小建议,希望尽量做到“三少三多”:
少一点商业味,多一些文化味。庙会虽然无法排斥商业活动,但也不能都成了集市,就目前来看,不外乎饮食一条街,游玩一条街,购物一条街,能否尽可能地提供一些原汁原味的京味年俗,或体现老北京年味的活动。庙会可以是商业的大汇集,但更应成北京传统文化的大展示。
少一点烧烤味,多一些人情味。由于庙会里的小吃铺位比较多,空气中弥漫着烧烤味道,加上雾霾天气,很容易让人萌发一个念头,尽快逃离。可以考虑减少一些污染性的摊铺,维持景区的空气不至于很糟糕,也给游客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
少一点商铺位,多一些休息位。庙会现场由于三步一摊,五步一铺,几乎看不到可以歇脚的地方,一些走累的老人,只好蹲在地上稍作休息。来参观的游客不仅仅是来消费的,更是来享受的,不妨多提供一些可资临时歇息的长椅之类。
“庙会”应成“年味”的挖掘机,否则,当到处弥漫着世俗的气息,我们只有感叹:年味去哪了?
□一尘(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