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北青报:陪酒者醉死,领导仅“罚酒三杯”了事?

2014年01月28日09:39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陪酒者醉死,领导仅“罚酒三杯”了事?

  近期,经中央纪委督办,福建省纪委对反映三明市副市长、沙县县委书记陈瑞喜等人接受企业主宴请发生人员醉亡问题和建行沙县支行行长雷炎生等人公款宴请客户并参与高消费娱乐引发人员死亡问题进行了调查处理,相关人员分别被处以党内严重警告等处分。

  在“八项规定”、“反四风”等一系列中央禁令之下,公款大吃大喝等行为有没有被遏制住?显然没有。喝酒喝到醉死,大概也是大吃大喝行为被曝光的一个重要途径,就像反腐领域中的小偷反腐一样。

  是怎样的大吃大喝,竟然让人醉死?一个县里面的官员,吃一餐动辄就是上万元的费用。在这些官员的眼里,所谓“厉行节俭,反对浪费”几乎就是对牛弹琴。两起醉亡事件都发生在沙县,这大概不会只是偶然的巧合。就在去年,中纪委才刚刚重点披露过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公款消费海喝致陪酒者醉死的事件。正在“风头”上,沙县官员们怎么仍旧如此毫无顾忌?

  因为陪酒者醉死,这些官员的胡吃海喝行为被追责;可如果没有人醉死,违反中央禁令是否还会有风险?换一种问法也就是:官员需要为公款吃喝付出的代价到底有多大?不得不说,虽然反腐禁令高悬,虽然反腐动作不断,但是真正落实到“以身试法”者身上,所谓处罚不过是隔靴搔痒而已。党内严重警告、警告、诫勉谈话,都只是行政处罚;最严重的免职,本质上也只是“带薪休假”,这样的处罚只能算是“罚酒三杯”。

  陪酒者醉死之后,官员所需承担的代价只是“罚酒三杯”;可以想象,禁令对于官员公款吃喝的约束力究竟有多大。相比陪酒者醉死的极小概率事件,公款吃喝会否仍旧是普遍现象?“罚酒三杯”式处罚究竟针对的是陪酒者醉死,还是针对违规公款吃喝——陪酒者醉死,处罚尚且如此轻微;如果只是浪费纳税人一点钱,没人喝酒醉死,是不是根本不用处罚?

  有网友问:那些醉死者是不是还要算工伤?这可不是玩笑话。两年前,江西吉安市公路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尹飞宇因陪客醉酒当场死亡,吉安市公路局就曾以“人文关怀”的名义赔偿给尹飞宇家属75万多元。那么,沙县这两起醉亡事件中的醉死者,又都是怎么处理的?

  另外,这些官员吃喝的到底是什么钱?吃喝纳税人的钱,难道“吃了也白吃”?显然,不仅“罚酒三杯”式的处罚非常轻微,案件处理相关细节公布更是过于简单。如此公开处理醉亡案件,对那些违规公款吃喝的官员,究竟能否起到警示效果,还是一个未知数。舒圣祥(湖南 职员)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