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绵阳涪城“走廊医生”的另一个思考维度
在众多网友盼望近10天中,绵阳市涪城区所辖的绵阳市人民医院涉及“走廊医生”兰越峰反映的问题,18日晚间,当地调查组通报连日调查的结果。
与诸多调查报告“遭遇”如出一辙,这份报告甫一公布,因其事实与网友“期待”、“愿望”不太符合,在网上引发了新一轮争议,大多网友认为,“医疗乱象肯定普遍存在的,未发现‘医疗乱象’是在睁眼说瞎话”……部分较为“理性”的网友话一出口,统统被斥之为“五毛”。
在国人普遍感叹“看病难”、“看病贵”的语境下,很多人对这样的调查结果感不到不“解气”情有可原。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平心静气通过另一个维度冷眼看待“走廊医生”事件。百度可知,此事件由来已久,如果我们对历次报道进行梳理的话,可以明显地看到,受部分媒体并不职业的报道的影响,公众对兰越峰事件的讨论,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先入为主”、“避实就虚”的误区。一些人与其说在为兰“遭遇”鸣不平,倒不如说在借兰事件发泄个人对医疗现状乃至社会现实的不满,这也正是一些人甚至只看了一个新闻标题,就“热血沸腾”、“义愤填膺”。正是这种情绪下,兰的“对抗体制的孤胆英雄”、“有良知、有正义感的化身”等形象一步步被塑造起来。
不得不说,长期以来,我们形成了这种“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思维定势,很少人能在发表意见时,深入到具体事实层面、细节层面,做到“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甚至于当事实公布,许多人还是感到事实与“愿望”不符,难以“接受”,最突出的例子,莫如记者陈永洲受指使发报道事件。
回到兰越峰事件。兰之所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成为新闻主角,正在于兰深谙公众心理甚至或以传播心理,成功裹挟了公众的情绪,在一定条件下占据了道德高地,获得了舆论的同情。但事实还有另外一面,调查称,“医院聘任兰越峰为超声科主任,但兰越峰却提出条件:取消公推直选主任朱某某的中层职务,朱某某不能调走,必须留在超声科担任普通医生。”一位与兰越峰多年共事的同事在一篇《我眼中的兰越峰》贴文中,就列举了兰越峰的种种“劣行”,比如,“嫌弃病人脏、臭你可以戴口罩,将病人的衣服上翻去遮挡病人的脸”、“诽谤他人,兰越峰同志常告诉病人,医院的医生不行,他们是乱整,全院就她一个人行”“她曾经说:确实有人想把医院领导弄下来”,如此等等,违背了一名医务人员起码的职业操守与道德品质。
从目前这些公布的情况,至少可以看出,兰越峰事件,实际上是掺杂了太多的个人恩怨,兰究究是因为公正举报而被与打击报复,还是因为个人恩怨挟私报复而假公正举报之名?似乎尚需进一步的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