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在秦岭之中奔驰,车厢内的孕妇突然肚子疼,该怎么办?1月15日,在外务工搭乘火车回家的一孕妇就遇到这种境况。她所乘坐的列车乘务员齐心协力提供帮助,列车长请示上级后,列车一路绿灯提前抵达前方最大的站点广元站,该孕妇被等候在车站的医护人员接走。(1月16日《华西都市报》)
由于我国铁路系统不配备专职的医护人员,当旅客在车上生病时,只能临时寻找医生,或请前方车站提供帮助,类似的事件已发生多起。此次孕妇突然肚子疼后,列车广播室就不停地找医生,虽然没有找到,但铁路系统上演了跨越两省的爱心接力,取消中途站点停车并加速运行,为孕妇赢得了治疗时间。
这种爱心接力在带给人们感动的同时,也留下许多思考。为了孕妇能够得到及时治疗,不仅铁路的计划被打乱,而且其他旅客也受到影响,很多人因此无法在目的站点上下车。虽然生命与健康不能用这种得失权衡,但是,救人是否一定要如此忙乱,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既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治疗,又不打乱铁路运行秩序?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毕竟列车加速运行和取消停车不能成为常态,而旅客突发疾病时,不能总指望列车广播能找到好心的医生。
列车是一个相对隔离的小社会,处于社会保障体系难以顾及的区域,且运行时间比其它交通工具要长许多。因此,列车有必要具备一定的自我保障能力。事实上,正是基于此,我国列车的保障一直以来都自成体系,比如列车上配有乘警、厨师等多种保障人员,在治安和饮食起居等方面,列车的自我保障十分完备。偏偏在医疗保障上,却一直是一块短板,有的列车上有简易药箱,有的连药箱也没有,更别谈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了。
列车上人员众多,空气和环境不好,且坐车很辛苦,休息环境又不好,容易诱发疾病,医疗需求十分巨大。可以说,动辄数千人历时不短的旅行过程中,可能发生治安问题,也同样会需要治疗甚至急救,医护人员在列车上存在的价值不亚于乘警,因此不能只靠广播找医生来保障旅客的健康安全,正如不能靠广播找警察来维持列车的治安一样。
因此,有必要将医疗保障加入到列车的自我保障体系中,最好所有长途列车上都能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建设服务型社会,落实以人为本,需要公共服务的触角伸及每一个角落,舒适和安全的出行离不开基本的医疗保障,多年来列车上的缺医少药现象,是时候该做些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