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房价,需要多管齐下。我们要着眼于下一步棋的落脚,比如透明成本、控制暴利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满意,才能营建出最广泛意义上的公平和人性。
据昨天媒体报道,近期,北京自住房政策备受大家热议。北京首个自住型商品房恒大御景湾网上申购近15万户,而提供的房源却仅有约2000套。中新网房产频道邀请北京理工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周毕文做客中新网视频访谈时表示,自住型商品房作为一个政策可以适当推广,但不能普及。
下面,谨就周毕文先生给出的不能普及的理由进行商榷。
首先,周毕文认为,自住型商品房应该是以牺牲土地出让金的收益为前提的,并不是说所有的地方政府都能承担这一块的收益的损失,“因为任何一个政府都有原来的运行轨迹,突然几十亿没了,怎么运营,所以推广的力度是有限的。能否推广,完全取决于各级地方政府对自己房价在市民中的压力。”
房价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土地成本高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个代价,最终还是要落在购房者身上。那么,政府靠卖地已经挣了不少钱,现在还利于民,有什么不对吗?再者说,土地资源有限,政府卖地透支的是未来的钱,这种“政绩思路”早就该考虑纠正了,怎么还能错出道理来了呢?
其次,在承认率先推出自住型商品房这一利民政策的北京“房价平抑”、“作用积极”的同时,周毕文认为“北京大力推自住房,更多考虑的是民生,这是对的。但从市场角度来说,什么人有什么资格去享受了这3折的优惠呢?这种享受靠抓号,是人人均等公平的吗?为什么一个抓到就登上天了,另一个还住在窝棚里,这种做法从人性的角度,我们住上房的人被人性关怀了,没住上房的人,你认为符合社会的公平吗?”
按照这个说法,那买不起房的夹心层干脆就等着呗,都在窝棚里享受公平,这就是周毕文先生的原意吗?抽签,好歹老百姓还有个盼头,否则,面对逐年高企的房价,就只能望其兴叹了,这又能人性到哪儿去呢?
抑制房价,需要多管齐下,如今,政府按照周毕文所言,做出个“巨大的谦让”,这是收到效果、赢得好评的一步棋。我们要着眼于下一步棋的落脚,比如透明成本、控制暴利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满意,才能营建出最广泛意义上的公平和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