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长江日报:红头文件劝捐有“权”无“劝”

张玉胜

2014年01月16日08:33    来源:长江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红头文件劝捐有“权”无“劝”

  “捐款原则上参考以下标准:正厅级8000元、副厅级7000元、正处级5000元、副处级4000元、正科级3000元、副科级2000元、科员1000元。”这份《关于在市级单位开展“助力五水共治”捐款活动的通知》,落款为“中共台州市委办公室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月15日《中国青年报》)

  捐款讲求你情我愿,“红头文件”代表的是公权力,具有强制执行的约束力,把互不相干的两者连在一起,不仅让公权使用扭曲,也让捐款善举变味。尽管善款筹集不无“劝募”的方式,但“红头文件劝捐”却让人们感受到了捐款行为中的有“权”无“劝”。凸显权力霸道的以权募捐,只会亵渎“爱心”,并引发捐款者的“闹心”和“烦心”,对弘扬慈善文化有害无益。

  “五水共治”不失为惠及民生、造福子孙的公益项目,实行环境共建也确属人人有责。但“五水共治”毕竟是列入城建规划的政府行为,而且已有公共财政的预算投入安排。即便是工程款项确有缺口,弥补之策也应立足于内部挖潜或引进外援,比如缩减三公经费支出,鼓励民间资本融入等,岂能滥用“慈善”民意,向各级干部的个人钱袋伸手?即使公务员思想境界再高,政治意识再强,其劳动薪酬也是养家糊口的生活依靠和受法律保护的私人财产。

  退一步讲,即便是政府有意通过慈善渠道让当地公务员为“五水共治”做点“贡献”,也只能是以人性化的温和方式“呼吁”和“劝导”,岂能以下发“红头文件”的形式逼人就范?诚然,在“红头文件”劝捐中的确不乏“参考”和“自愿”等字样,但摄于政府权力的威严,任谁都能读懂富有“弹性”要求背后的“刚性”之意。更何况这种权力募捐已按官位高低列出了“阶梯形”的捐款标准。所谓“参考”,不过是规避“强制”之嫌风险的文字游戏而已。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