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历史悠久的县城,一个独具涵义的名字——以正治政,天下可定!位于华北大地上的名城正定,由于一位三十年前县委书记的业绩,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不难理解《习近平同志在正定》这篇纪实报道引起的巨大反响,毕竟,这里记录了共和国总书记在杰出政治家道路上最初的一段足迹,虽然整整三十年过去了,但这行足迹迄今依然清晰,依然端正,依然感人至深。
阅读这篇报道,每个人的脑海中都会始终浮现一个“正”字,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1000多个日日夜夜,始终秉持着“正”字,带领着正定人民走向繁荣富裕的康庄大道。
首先是正己。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谓至理名言。习近平同志初到正定工作,晒出的褥子打着五颜六色的补丁,盖的是一床旧军被;和大家一起排队吃食堂的“大锅饭”,骑着自行车到各地了解情况,既没有高干子弟的“娇骄之气”,更没有端出领导干部的“架子”,用自己的“身正”拉近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没有增添任何“官气”,床铺依然是两条长凳支起一块木板,吃的依然是机关食堂的“大锅饭”,下乡考察依然骑着两个轱辘的自行车……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永远应该像习近平同志一样:为了让祖国的每一块土地流光溢彩,永葆个人朴素的本色。
其次是正气。报道中记载,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建设,要求切实解决好领导班子的四个问题:一是解决好政治路线、政治立场问题;二是解决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问题;三是解决好党的组织生活不健全、不正常问题,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四是解决好班子涣散、软弱问题,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抵制、纠正不良倾向和歪风邪气。1983年12月,在习近平同志主持下,正定县委出台了《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六项规定》,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总揽全局,抓大事,谋大势;反对官僚作风,注重工作实效;搞好班子团结,维护班子统一;坚持以身作则,不搞不正之风;努力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领导水平;树立雄心壮志,为“四化”创优争先。正是一个永远高扬“正气”的领导班子,才能让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共同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奋斗!
第三是正路。什么是正路?改革开放政策就是我们的党领导人民永远不能走偏的正路。1981年底,正定的工农业总产值20673万元,人均年收入仅148元,每天只有4角钱,老百姓连温饱都成问题。习近平同志上任甫初,就鼓励大家解放思想,摆脱束缚,放开手脚,大胆探索。在他的推动下,正定县率先实现了农业“大包干”;在他的影响下,县委班子开展了发展思路的大讨论,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大力发展“半城郊型经济”。在他的带领下,县委班子成员走出去,到南方改革开放先行地区取经,赴乡镇企业起步较早的浙江、江苏、天津考察学习。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正定已成为河北省的经济强县,习近平同志堪称正定改革开放道路当之无愧的开拓者与领路人!
抚今追昔,令人感慨万千。在过去的一年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锐意进取,高扬旗帜,反腐倡廉,推动改革,三十年前那个骑着自行车行走在田间乡野的年轻身影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高大!曾经青春无悔的感人诗篇,正在化为响彻祖国的引吭高歌;依然端正而沉稳的身影,正在一步步脚踏实地的行进中,带领着所有中国人实现富国强民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