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北京某领导家55万现金藏衣柜被偷的遐思

马涤明

2014年01月06日13:06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偷走领导的钥匙,从领导家的衣柜中偷走了55万元现金。近日北京朝阳警方通报,破获了一起入室盗窃案,嫌疑人张某已经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记者了解到,被盗的金某和嫌疑人张某是领导和下属关系,不过警方未透露家中有“巨款”的金姓“领导”的具体单位。(1月6日《北京青年报》)

小偷偷钱,警方破案,这种事几乎天天有,算新闻,也不算新闻,此案之所以引人关注,一是,金融服务便捷的年代里,55万巨款不存在银行反而藏在衣柜里,匪夷所思;二是,领导藏钱下属偷警察破案了通报也不透露相关人员的具体单位,让公众不免敏感多疑。

前两天媒体上就有一条很热的新闻:一位落马贪官自述“最头痛的是就是藏钱”,钱多了不敢存银行,只能藏在家里面,每日提心吊胆。而贪官的“头痛”带有普遍性,因为藏钱没藏好露馅的确实不少,比如著名的“水管子反腐”——重庆市巫山县交通局原局长晏大彬,将大笔现金存放在老婆租用房屋的卫生间里,因水管子漏水淹了楼下,物业公司与警方不得已强行打开房门后发现了被水泡湿的一箱箱现金。还有些官员因为钱多,藏在哪里自己都记不清,结果出现了“破烂王反腐”的喜剧。有媒体总结了贪官藏钱的五花八门——保险柜、衣柜、树洞、稻田、灰堆、屋顶瓦下,还有粪坑……

官员家的衣柜里存放了55万元现金,读者将这件事与“贪官藏钱”相联系,作恶意揣度,也没什么不正常的,特别是官员隐私被保密的情况下,公众必定愈发质疑。55万现金藏于家中,虽不能证明钱款有问题,但至少可以视为一种“举报”线索。如果被盗的“领导”是公职人员,纪检部门有责任调查。尤其是在当前,腐败问题的偶然暴露占比较高,“小偷反腐”已经成为一种现象的年代里,不应放过任何疑点。

事实上,很多事情,就是查不查的问题,不查就什么事都没有,一查,保不准就有事。不管是在腐败形势严峻,乃至有亡党亡国之忧的语境下,还是基于监督公权力应奉行宁信其有的现代政治理念,我们都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疑点。现代政治监督理论中有一个通行原则是,对公权力者的普遍不信任,也有学者称之为“无赖假定”——最接近权力的人,最有条件成为侵蚀公共利益的无赖,所以才要把公权力者关进笼子审查。

对藏于家中的巨款进行追问,不放过任何疑点,除了抓贪官以外,更大的意义是提高贪官隐匿财产的门槛和成本,这种门槛与成本越高,越能抑制某些人的贪念——钱多了不敢存银行,藏起来也不安全,稍有不慎就可能反为其累,那么不干净的钱不如不拿或少拿。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