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长江日报:“两会”要体现共同治理的活力

肖畅

2014年01月03日08:38    来源:长江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两会”要体现共同治理的活力

  从元月5日到9日,武汉将进入“两会时间”。对国家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的具体落实与谋划,对城市发展中突出问题的回应与解决,现在都将集中反映于“两会”现场。“两会”是我们城市一年一度的政治生活,意义重大。

  回顾历年“两会”,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两会”预热的气氛越来越浓。这些天,本报等媒体陆续开通互动平台,努力搜集市民建言献策,并向代表、委员传达。之前“电视问政”也“储备”了一些城市治理问题,有望在“两会”中继续讨论。日常生活中,有代表、委员通过微博长期与市民互动,一些热点话题沉淀下来,也将汇总进入“两会”议题中。某种意义上,“两会”无时无刻不在预热,原因在于“两会”各种有形、无形的参与方式正在不断丰富。

  这种广泛多元的参与度,不仅是“两会”形式日趋成熟的体现,也反映了这座城市日渐提升的政治活跃度。毫无疑问,一座城市的发展速度大幅提升,建设规模空前,上升态势日益强劲,那么她就会显现极大的政治活跃度。一个静态的社会,人们可能无欲无求,但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无可避免将带来很多新的问题,也必然就激活了人们的更多诉求,所有这些都将反映到政治对话的通道中。“两会”作为人们最基本的政治生活形式,将承载着这种城市的政治热情,也将成为城市共同治理的舞台。

  今天,武汉的城市共治氛围越来越明显。仿佛开阔的发展格局映射于人心,更多的市民怀揣着各自的“武汉蓝图”,对武汉的期待甚至想象无比热切,相应的,人们的关注目光逐渐从自家以及身边的事情,扩展到城市的共同事务,乃至这座城市所立足的国家背景、时代背景中。一种“武汉认同感”正在凝聚和体现,很多人有话要对武汉讲,或者是意见表达,或者是问题反映,甚至是战略遐想,它们正在一点点地凝聚为武汉发展的共识,凝结为武汉发展的合力,正需要在“两会”的舞台中予以确认。

  “两会”作为政治会议,体现为代议制、协商制,对于市民来说,各种利益与想法需要代表、委员代为表达,这是一种间接的形式。但在更宽泛的层面,城市共治的氛围无处不在,很多讨论、协商是直接的形式,包括网络上的热议、“电视问政”、报纸互动平台等等。政府部门在“两会”现场与代表、委员接触,在“两会”之外直面市民;以前,代表、委员可能要在搜罗议题、调查研究中孤军奋战,如今,更多的议题主动“找”到他们;日常的一些城市公共生活中,一些议题早已“储备”了,有些当即讨论出结果,譬如“电视问政”总结出十个核心问题并有责任部门给出承诺,有些议题则需要继续,或者涉及到法规的层面,于是“顺延”到“两会”中。在这个意义上,“两会”成为城市共治的一个核心环节,甚至终极环节,那些暂时没有得出答案的讨论,没有解决的问题,应当在“两会”中“结案”。

  武汉的城市活力已经充分调动起来,强劲发展态势体现到了她的共同治理氛围中。“两会”作为城市共治的核心舞台,其作用与意义将更加明显。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