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熱評:“抽水吸金”就是給公共安全挖坑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媒體曝光:河北青龍滿族自治縣涼水河鄉清河沿村,長期存在“抽水吸金”現象。多數深井無取水許可証,抽水量每小時可達數十噸。為了“抽水吸金”,有村民家月用電量高達1萬多度,年花費近8萬元。由於大量抽取地下水,周圍村庄家用淺井常抽不出水。
所謂“抽水吸金”,是指將地下水抽上來,流經裝有活性炭的鐵桶,金子被“吸”附在炭上,廢水排入河道。更換下來的活性炭,經焙燒等工序處理后,就能提煉出黃金。如此一套復雜繁瑣的操作流程,換來的是一點零星的金子,浪費掉的則是動輒數噸、數十噸的地下水,以及每家每月上萬度的電力,在當地卻是村民熟知的“致富經”。
村民們只能看到眼前金價上漲、收入增加,看不到生態環境污染、公共健康隱患等潛在的風險。算“抽水吸金”的賬,不能只是算經濟賬,更要算生態賬、民生賬。
從生態保護的角度看,動輒年抽十余萬噸的地下水,已遠超法定上限,不僅容易導致地下水位驟降,更可能引發地面沉降、地表裂縫等地質災害。
從民生賬來看,“抽水吸金”大肆流行,導致周圍村庄村民吃水的淺井要麼抽不出水、要麼水中帶泥沙,電力等公共資源也頗不穩定。更嚴重的是,村民們“抽水吸金”后排出的廢水,直接流入附近河道,影響民眾健康和公共衛生利益。
當地相關部門雖已看到“抽水吸金”愈演愈烈、需要出手干預,但可能並未深入探究其背后“法不責眾”的普遍心理,以及已然形成的一整套成熟的“變現”產業鏈。今年5月,當地村委會就已發出通知提醒,“現在水井干枯戶已達到50多戶”﹔當地水務局此前也曾處罰過相關抽水村民。但時至如今,村裡的井卻越來越多、越打越深,泵換得越來越大,豈不怪哉?這一方面說明,相關監管處罰工作,並沒有精准到位﹔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面對村民強大的“吸金需求”,治理工作仍需系統化、深入化、持久化。
根據我國水法和礦產資源法相關規定,未經許可擅自取用地下水、私自提煉黃金,均屬違法行為﹔若造成生態破壞或情節嚴重,還可能觸犯刑法構成非法採礦罪。因此,對於“抽水吸金”行為,當地相關部門必須通盤考慮,下大力氣加強亂象監管﹔同時,需對村民強化普法教育宣傳,以案釋法,既強力整治亂象,也要兼顧人心人情。當然,對於“抽水吸金”鏈條上存在的其他違法違規行為,也要根據情形、性質等調查清楚,嚴肅查處。
深井裡挖的不是“金”,而是“坑”。“抽”走抽水的裝備、管住“吸金”的沖動,斬斷借此牟利的鏈條,才能讓“抽水吸金”消停,呵護好當地生態環境和村民公共利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