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規模擴張轉向質量雙升,“雙節”文旅煥新


點擊播報本文,約
去歷史名城觸摸千年文脈,沿紅色旅游路線追尋先輩足跡,赴大好河山欣賞怡人秋色……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許多人選擇外出旅行,感受“詩和遠方”,在邂逅一處處美景中,獲得身心放鬆。
假期文旅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雙升”。10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5年國慶中秋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場情況。經測算,假日8天,全國國內出游8.88億人次,較2024年國慶7天假期增加1.23億人次﹔國內出游總花費8090.06億元,較2024年國慶節假日增加1081.89億元。“躺在酒店看日照金山”“庭院溫泉賞星空”“森林別墅與小熊貓互動”“長江三峽邊民宿觀巫山雲雨”等特色體驗,受到越來越多游客青睞。“打卡式旅游”逐步讓位於“沉浸式度假”,為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開辟新路,文旅產業為縣域經濟、地方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升級煥新,讓文化與時俱進。結合傳統文化,運用現代技術,創意玩法層出不窮。北京盧溝橋、宛平城舉辦2025“盧溝曉月”中秋文化節,以千年永定河、800多年盧溝橋、300多年宛平城為依托,將“燕京八景”之一與現代3D燈光秀有機結合,“宛平吉市”與民俗演出豐富賞月內涵。西安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舉辦大型沉浸式巡游表演,身著唐代服飾的演員盡顯盛唐儀態,在現代技術襯托下,盛唐風范被巧妙地融入雙節喜慶氛圍中。還有,江蘇南京熙南裡“百戲燈會”、安徽銅陵打鐵花、河南洛陽龍門古街非遺吐火民俗……非遺氛圍被拉滿,受到廣大游客歡迎。文化在傳承中發揚、在發揚中創新,民族文化自信不斷增強。
文旅外溢效應帶火眾多寶藏小城,縣域慢旅游不容小覷。“十一去哪人少”登上熱門話題榜,縣級寶藏小城成為“反向出游”的優選。內蒙古阿爾山、雲南騰沖、江西婺源、吉林延吉等地,憑借獨特風光和較高性價比,吸引游客感受“避世休閑”。“省際交界游”同樣引人矚目——地處雲、貴、川三省交界的昭通,游客通過“一日一省”的旅程,高效體驗三省風光﹔地處贛、粵、湘、閩四省通衢的贛州,以客家文化和紅色歷史聞名,躋身新興旅行目的地。此外,文旅+鄉村、文旅+體育、文旅+演出等多元融合,進一步拓寬雙節假期文旅市場的廣度和深度。
高水平開放,出入境游市場熱度雙升。國慶中秋假期出入境游市場熱度雙升,既提振本國消費,又為世界經濟增長帶來強大動力。在北京、西安感受厚重的歷史底蘊﹔在上海、重慶體驗充滿科技感的城市景觀……假期期間,伴隨著免簽“朋友圈”的擴大,越來越多外國游客來華深度旅行。據國家移民管理局微信公眾號消息,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全國邊檢機關共計保障1634.3萬人次中外人員出入境,日均204.3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11.5%。這一增長既得益於免簽政策擴大等政策紅利,也與游客消費行為轉型、新興目的地崛起等市場因素密切相關。
從國泰民安,到月滿中秋,2025年國慶中秋假期旅游市場不僅延續了高熱度,更預示著旅游市場將進入“常態化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