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熱評:暢通特殊學生的求學之路


點擊播報本文,約
日前,19歲的李同學拿著錄取通知書前往某機械技師學院報到。校方工作人員在得知其是自閉症學生后,拒絕為其辦理入學手續。輿論關注后,校方表示“如果評估認定學生具備入讀我校相關專業的學習和生活能力,學校將盡快辦理入學手續,充分保障學生的受教育權利。”
學校以沒有經驗為由,擔心自閉症學生生活不能自理、學業難以完成,甚至會影響其他學生,這種顧慮可以理解。但是在經過系列招生流程,確定錄取,發放錄取通知書之后,以學生患有自閉症為由勸退學生,既有悖情理,更不合法。
一方面,如果相關專業不適合特殊學生學習,在針對面向優秀殘疾人學生的招生項目中,就應該明確相關要求,在錄取過程中盡到審核的義務,而不是等到新生拿著錄取通知書來報到了,才以“不知情”為由一拒了之,這對相關學生的打擊是極為沉重的。本是校方招生的疏漏,不能讓學生承擔后果。另一方面,殘疾學生的受教育權應該得到保障,草率拒絕,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中“普通高級中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學校,必須招收符合國家規定的錄取要求的殘疾考生入學”的規定。
這起事件,也讓我們思考如何進一步保障特殊學生的受教育權益。特殊學生求學艱辛程度遠超過常人,每一步成長都凝聚著自己的努力、家長的付出和學校的支持。這也詮釋了教育的意義,讓人成為更好的自己。舉全社會之力托舉孩子的健康成長,讓他們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掌握一技之長,未來能夠自食其力,不僅關系孩子的一生,也關系家庭幸福、社會和諧。
近年來,國家更加重視特殊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特殊孩子接受了更好的基礎教育,找到了自己的成長賽道。但與此同時,特殊教育領域仍存在諸多短板,尤其是在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部分院校缺乏針對特殊學生的教學設施、專業師資和管理經驗,導致特殊學生入學后難以獲得有效的教育支持。可以預見的是,不少院校將經歷這種“從0到1”不適,類似的問題還會發生。
充分保障特殊學生的受教育權利,托舉他們的成長,需要包括各級各類學校在內的全社會,多一些包容和關愛。建立健全長效保障機制,建設針對特殊學生的教學設施、康復場所,培養專業的特殊教育師資和管理人員,營造理解、尊重、關愛特殊學生的良好社會氛圍,才能讓教育之光照亮更多特殊學生的前行之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