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評:增強紀律定力 筑牢抵腐堤壩


對黨員干部來說,定力不僅是秉守原則、立身正行的品性“准繩”,更是面對風險考驗、利益沖突、誘惑干擾時“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內在力量。
有了定力,才能抵住誘惑、控制欲望,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長征途中,在環境極為艱苦、戰斗異常激烈的情況下,紅軍官兵嚴守紀律“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遼沈戰役期間,解放軍行軍路過果園,雖飢渴難耐,卻“不摘群眾一個蘋果”……歷史和實踐無不表明,隻有具備“內不妄思、外不妄動”的紀律定力,關鍵時刻才能穩得住心神、經得住考驗、守得住紀律紅線。
一個人理想信念有多堅定,紀律定力就有多堅強。涵養紀律定力,根本在於鑄牢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也是保持紀律定力的動力源,更是站穩政治立場、抵御各種誘惑的“壓艙石”。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一旦精神“缺鈣”,就不可能對黨忠誠和嚴守黨的紀律。
從一些腐敗分子的懺悔錄中可以發現,他們之所以淪為“階下囚”,歸根結底是理想信念的動搖和崩塌。然而,忠貞不渝的理想信念不是與生俱來,也不會一勞永逸,隻有堅持活到老、學到老、修養到老,加強理論武裝,持續固本培元,擰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立起政治上的主心骨、思想上的定盤星、行動上的指南針,才能煉就“金剛不壞之身”。
涵養紀律定力,基礎在於強化規矩意識。“人不以規矩則廢,家不以規矩則殆,國不以規矩則亂。”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都離不開立規矩、講規矩和守規矩。可以說,講不講規矩、守不守規矩是衡量黨性強弱的重要尺度,也是黨員干部保持紀律定力的前提和基礎。現實生活中,個別黨員干部正是因為缺乏規矩意識,自以為“法無禁止皆可為”,甚至把踩紅線、“闖紅燈”視為有魄力的表現,抱著“暮夜無知者”的僥幸,在黨紀國法的邊緣“兜圈子”“搞變通”“打折扣”,最終底線失守、滑向深淵。
涵養紀律定力,關鍵在於形成紀律自覺。一個人具有了自覺精神,才能及時校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一方面,要從嚴執紀促自覺。黨組織渙散無力,無不始於紀律約束“寬鬆軟”﹔黨員干部“破法”,無不始於“破紀”。沒有嚴格的紀律執行作保証,紀律就會喪失權威性。黨紀國法不能成為“橡皮泥”“稻草人”,不以權勢大而破規,不以問題小而姑息,不以違者眾而放任,不留“暗門”、不開“天窗”,讓黨員干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從而形成遵規守紀的高度自覺。另一方面,要慎獨自律重養成。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黨面臨形勢環境的復雜性和嚴峻性、肩負任務的繁重性和艱巨性世所罕見、史所罕見。加強紀律建設是進行偉大斗爭、應對風險挑戰的題中應有之義。
隻有每一名黨員干部都以“檢身若不及”的精神涵養紀律定力、砥礪過硬作風,自覺用黨章和黨規黨紀約束自己的言行,努力把黨紀要求轉化為日常習慣和自覺遵循,才能永葆共產黨人本色,在波瀾壯闊的新征程上,不斷創造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優異業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