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我的鐵路風景”,探尋歷史與現代交織的文化脈搏

顧超偉
2025年05月27日16:19 |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小字號

近日,由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北京市委網信辦、中國台灣網共同主辦的“我的鐵路風景·博物館+京張鐵路文化之旅”主題宣傳活動啟動。活動從京張高鐵沿線規模最大的清河站出發,開啟了一場歷史與現代交織的文化之旅。

鋼梁為筆,書寫鐵路華章。清河站站房穹頂的鋼結構交織如阡陌,這座榮獲“中國鋼結構金獎”的建筑,以現代力學為神奇畫筆,重新勾勒出傳統空間的深邃意境。在40.6米高的站房之巔,詹天佑測繪老京張時用過的經緯儀刻度,是歷史沉甸甸的印記﹔BIM建模所散發的數碼“溫度”,則是現代科技跳動的脈搏。在永不停歇的時光長河裡,智慧的火種始終薪火相傳。

壁畫為卷,繪就鐵路盛景。清河站西進站大廳19米的巨幅壁畫上,盾構機與長城共舞,復興號與西山對望。設計師巧妙運用“散點透視”的傳統技法,讓1957年的蒸汽機車與智能高鐵在同一個時空相遇,實現了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般跨越千年的時空交響。壁畫下方的新老京張對比圖,用冬奧五色勾勒出百年軌跡﹔南宋商賈發明的數字符號“蘇州碼”,經匠人妙手化作鋼鐵詩行,讓冷硬的工程數據綻放出文化的溫度。

琺琅為章,奏響科技新篇。清河站候車大廳的環形琺琅壁畫,以山林雲海為譜,以橋梁隧道為符,演繹著科技與自然的交響詩。十六通景屏上的北京建筑群像,既見飛檐斗拱的古典韻律,又有玻璃幕牆的現代節奏。當燕子以“人”字形掠過電子屏,與站房“人字坡”設計遙相呼應。我們忽然讀懂:從詹天佑破解關溝段陡坡難題,到如今智能高鐵穿山越嶺,“道法自然”的營造哲學如同一條無形卻堅韌的紐帶,貫穿了京張鐵路百年發展的始終。

從詹天佑揮就“人字坡”的工筆到清華美院繪就的琺琅長卷﹔從1906年的題字牌匾到5G智能的候車大廳,清河站這座京張高鐵的樞紐站,見証著中國智慧在時光隧道中的接力,書寫著中國鐵路守正創新的發展史。

(責編:樊美琪、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