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觀點

用數字化賦能均等化(暖聞熱評)

馬睿姍
2025年05月09日05:4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關鍵詞】“行走的醫院”

  【事件】村民梁平平臉色發白,躺在自家炕頭上,村醫陳彥從全科醫生助診包裡掏出心電圖儀為其檢查。屏幕那頭,北京的專家馮璞依據實時數據作出判斷:“立馬到大醫院查心肌酶!”由於診斷及時,患者順利脫離危險。山西方山縣與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共同打造“行走的醫院”項目,為全縣鄉村醫生配備全科醫生助診包,可實現遠程專家門診和全科綜合檢查,助力初篩疾病、突發疾病遠程救助指導。

  【點評】

  目前,方山縣90個行政村衛生室已累計開展遠程會診1.6萬余人次,服務人次超37萬,覆蓋53%的常住人口,累計節省檢查費用、患者外出就醫成本近千萬元。2018年至今,“行走的醫院”已在多個省份實施援助,輻射人口超2000萬。

  在方山縣,“小背包”何以推動基層醫療服務“大提升”?

  使用體驗良好——配套建立調度平台,患者掃碼“下單”,平台就能根據位置就近調配村醫接單,確保服務覆蓋每一個村落。

  資源聯動有力——“行走的醫院”項目免費提供北京、上海等地知名三甲醫院專家遠程門診號源,村醫可發起遠程會診,患者時間和經濟成本大大降低。

  激勵機制健全——政府設置專項撥款,村醫發現重病前兆可獲物質獎勵,鼓勵村醫主動入戶檢查問診,讓村衛生室成為更好守護群眾健康的堅實防線。

  醫療是極為重要的民生,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是廣大患者朴素的心願。

  當前,通過分級診療制度、醫療聯合體建設等,醫療衛生工作逐步推進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優質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相對薄弱等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不過,從各地實踐來看,常用的機制還是“巡回醫療”“派駐”等“跑腿支援”形式。基層激勵保障條件相對有限,如何把短期“輸血”轉化為長效“造血”,是一項不小的挑戰。此外,部分地方尤其是偏遠地區村居規模小、分布較為分散,“跑腿支援”成本高,成效有時不如預期。

  更好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依托遠程醫療協作關系,發揮“大數據+鐵腳板”的優勢,用好數字化等新技術手段開展嵌入式服務,不失為一種有益有效的方式。

  數據搭橋、資源共享,改善的遠不只是醫療領域。

  新疆石河子大學,學生遠程使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實驗室的設備,共享資源完成模電實驗﹔河南農業大學科技小院推出整合專家智庫、在線培訓、產銷對接等功能的遠程協同平台,千裡之外的農戶也能“屏對屏”獲取定制化農技指導……學有所教、老有所養、幼有所育、病有所醫,近年來,數智技術開花結果,有效提升了優質資源覆蓋面和普惠度。

  民生無小事。從基礎設施建設和創新應用兩方面著力,推動更多數字化成果應用於百姓“身邊事”,一定能給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09日 09 版)

(責編:胡永秋、曲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